私兵,府里有俠客,李斯的做法,只會平白浪費錢財。
「李大人行刺客之法,若六國以此報復秦國,李大人又該怎麼辦呢?」
蒙恬那眼睛瞧了瞧嬴政,他心裡清楚,魏繚說的,並不是聳人聽聞,若干年後,就發生了荊軻刺秦的事件。
「······」李斯有些理屈詞窮,他不得不承認,他向嬴政提出的策略,確實有些想當然,但李斯也是好面子的人,不願意認錯。
「依先生之見,又該如何?」
嬴政沒有讓李斯難堪,也沒有責備李斯的意思。採納李斯建言的時候,嬴政尚沒有親政,算是對李斯的拉攏。李斯身在丞相府,監視著呂不韋,嬴政能順利奪回國君的權力,李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賄賂六國之人,六國廟算,入得六國國君的耳,也要進入大王的耳里。」魏繚擊倒了李斯,開始侃侃而談,「要想得到六國朝堂上的消息,並不需要賄賂大臣,只需要賄賂大臣的書童或者貼身奴僕就行了。身份光鮮的人,有時候並不重要,小人物也能起到關鍵的作用······」
簡簡單單的賄賂六國之人,獲取六國內部情報的方略,應該如何實施,魏繚講得很詳細。在他的規劃里,秦國應當在六國建立情報網絡,將六國大臣家的僕人、小妾發展成為秦國的間諜,著重收買看守城門的城門監。
如此一來,既不會引起六國的警覺,還節約了收買的成本。
落在後世,魏繚至少也是戴笠一般的人物吧!
蒙恬的背上,不由得流出了冷汗,這個魏繚,幸好沒有得到六國的重用,否則,蒙恬就得懷疑,蒙府的門客,會不會有六國的間諜。
不過,與李斯的方略相比,魏繚的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歷史證明,小人物往往更容易收買。李世民籌劃政變的時候,選擇收買李建成手下的小人物,比如守衛玄武門的常何。而李建成呢,卻派人去收買尉遲敬德,用**想想,也不可能成功。
後世的一些官員,自身沒有問題,很難收買,但他身邊的司機、保姆、秘書之類的,收買起來,就容易多了。
「先生說得不錯,李愛卿的構想沒有問題,只是先生,將收買六國的方略,變得更加完善。」
嬴政算是認同了魏繚的謀劃,眼裡露出了些許笑意。
秦人立國以來,一刻也沒有放鬆對山東情報的收集。秦人的奸細,素質一流,天下聞名。春秋的時候,晉國抓到一名秦國奸細,將其吊死。但沒有想到,這位沒有留下名字的間諜,閉氣技術一流,沒有死亡,醒轉過後,逃回秦國,順利傳回了情報。
自此以後,各國抓到奸細,再也沒有選擇絞刑,而是選擇斬首。
嬴政手裡就掌握著一直情報隊伍,只是這些間諜探聽消息的手段,還停留在暗中打聽的原始階段。若按魏繚的方略,打入六國大臣的家庭內部,六國朝堂上的消息,在秦國面前,再也沒有秘密可言。
國內內戰的時候,蔣介石手裡的情報,***的手上同樣有一份,沒準還會更詳細。間諜潛伏到這個程度,國民黨要想打贏內戰,那可真是沒天理了。
秦國國力強盛,六國本來就弱,再失去了保密的情報,六國就再沒有逆轉的可能。
「先生自比商君,當知曉秦國的目標,意在統一六國,實現天下歸一。」嬴政不由得坐直了身子,鄭重的請教,「用兵之道,奇正結合。收買六國之人的方略,算是兵法上用奇的一面,先生可有攻滅六國的正略?」
要想統一天下,最終還是得靠戰場上的勝利,光靠道德感化,肯定做不到。
嬴政現在已經親政,手握大權,迫切的想要向東用兵,掃滅六國,結束戰亂。早在邯鄲的時候,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嬴政心裡便有統一天下的心志,而在他回到秦國之後,這個心志就更加強烈了。
忍耐了這麼多年,雄心勃勃的嬴政,目光早已放眼天下。
蒙恬悄悄的挪移著膝蓋下的褥墊,側耳傾聽。
李斯眼裡充滿了不服氣,但心裡卻感到十分好奇。他曾數次主張急並六國,速速攻滅韓國,自認為得計,但卻始終得不到秦國朝臣的一致贊同。或者說,他沒有完全說服秦王嬴政。
那麼,魏繚會提出什麼樣的滅國方略?
第一百零八章 秦王問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