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五年時間以內,秦國就已經出現了很多未來出現的機械。
例如縫紉機、,研磨機、,水車。
不過這些東西,即便在墨家的研製下設計的再精巧,也逃離不開一個特别致命的制約條件。
那就是動力問題。
扶蘇現在十分渴望動力,根本來源於它的農業技術改革。
改革的過程中,扶蘇引入了灌溉的理念。
一些農田在經過灌溉以後終於擺脫了靠天吃飯的境遇。
但是另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也出現了。
就是灌溉渠里的水並不是都向下流。
如果耕地要比河流地勢高,那要想讓灌溉區裡的水進入耕地,就必須要有水泵。
當時扶蘇的解決辦法是利用水車。
皇帝直接將水車發明出來,然後將設計和製造的方法傳授給全國的農民合作社。
但是仍然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就是必須要人力驅動。
本來農業生產的效率就不算太高,在乾旱的時候還要派那些農民輪流踩水車。
這樣會讓農民疲憊的更快。
這也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還有運輸。
扶蘇現在主要的運輸方式仍然是馬車。
雖然他發明了熱氣球,但是熱氣球這個東西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他載重量非常低,而且造價非常高,同時數量不算太多。
這就決定了熱氣球其實只能傳遞一些各地的信件和輕便的貨物。
扶蘇知道現在制約大秦帝國各地生產力發展主要就是運力不足問題。
扶蘇現在有個野心就是發明火車。
如果火車真的發明出來,那在全國範圍之內鋪上鐵軌,工業革命不就正式開始了嗎?
所以扶蘇才想到了蒸汽機。
另外要想製造更加精密的儀器,例如槍支彈藥,那就必須要有更加精密的車床。
墨家有很多車床,專門製造一些精密儀器。
可是扶蘇知道這些車床做一些普通的機械是可以的,但是要想打造類似於槍膛彈頭這些工業革命的產物,那還差得遠呢。
其中差的最多的就是動力。
扶蘇一時之間感嘆,科學發展沒有單獨的步驟,必須要成體系才行。
簡單來說就是像前世西方歷史上那樣搞一套數學公理基礎,再分幾個學科,提高科學技術的政治地位,就什麼都能慢慢發展出來了。
這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必然路徑,扶蘇即便是個穿越者,也無法離開科學體系的建立。
。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