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了點頭沉吟片刻。
「你已離了藍田大營,他們又是軍匠既然如此,將那幾個軍匠調出藍田,置於郎中令,交給你來負責。」始皇帝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成品出來需要多久?效果如何?」始皇帝收起一沓麻紙開口問道。
「估摸三五個月,造紙省不了時間。如果不出意外,這次就能夠造出易於書寫的紙張了。」趙泗開口說道。
始皇帝點了點頭,他倒是不質疑趙泗的回答,畢竟這次送來的麻紙已經勉強具備了書寫能力,無非就是字跡寫大一些罷了,寫的在小心一點,再麻煩還能有比在竹簡上寫字麻煩?
用麻所制,造價低廉,便是寫差了也可以換一張重寫,不至於心疼。
竹簡造價昂貴,兜里沒倆錢的使用竹簡都小心翼翼,要是寫錯字了,便會用刀將錯字削掉,重新書寫,這也是刀筆吏的由來。
當然,竹簡還有一個問題,有的竹簡製作工藝並不是很好,故而墨跡容易損毀,故而為了長期保存,也有在書寫以後再上面照著字跡重新篆刻的習慣。
其次,就是竹簡可以用刀削掉薄薄一層更換字體,所以涉及到公文類的竹簡,基本上也需要用刀篆刻,以防止有人後面惡意更改公文字跡。
始皇帝微微點頭,倘若趙泗能夠造出來廉價且好用的紙,那可真就是大功一件了。
最起碼自己不用再苦於一天批閱一百多斤的奏摺,最起碼以後各地運輸公文備份不再需要用車為單位來衡量。
竹簡笨重,造價昂貴,生產周期漫長,書寫不便,客觀來說,紙的出現也導致了書籍文獻資料的猛增和科學文化的傳播
不過就目前而言,紙的意義除了取代竹簡以外也就僅限於此了,方便運輸,書寫,傳播
這玩意得和印刷術一塊來才是真正的意義重大。
解鎖造紙工藝,解鎖印刷術,二者合一就可以解鎖新的成就,知識的批量生產和大降價。
同時也是解鎖打破知識壟斷這個成就的大前提。
趙泗也沒藏著掖著
「不僅如此,陛下,臣還有一法,可以批量成書。」趙泗說罷來到始皇帝面前。
「陛下請看,雕字於版,如同印章一般,陛下可有印璽?」
始皇帝點頭,拿出一枚青銅璽,爾後在草紙上蓋上。
「正是如此,若是做一枚大大的印璽,當然,不是用金銀銅玉,造價太過昂貴,可以燒陶,陛下請看,假設這一卷竹簡是我說說的大陶璽,上面的字就是璽上篆刻的內容。」
「只需要沾上墨水,往這紙上一覆」
最開始聽起來只覺得異想天開,可當看到趙泗那個動作完成的時候始皇帝瞬間意識到什麼。
簡單!
太簡單了!
是的,印一本書不算甚麼,可是如果印一百本一千本呢?
如果把秦律刻於其上,只要有足夠的紙張,只需要那麼輕輕的一印
可以印多少?
一千份?一萬份?
大秦一直在做普法工作。
始皇帝並不執著於義務教育,法家也並不怎麼支持教育普及。
但是不管是法家還是始皇帝都很看重秦律的普及。
百姓可以不讀書,但是一定要知秦律!
那麼,有了造價足夠低廉的紙張以後,有沒有那麼一個可能,家家戶戶皆有一本秦律?
有沒有一種可能,大秦高達數萬的龐大的吏員隊伍,都可以輕易讀到大量的法家書籍。
大秦想印什麼就印什麼,想刻什麼就刻什麼!
光有造紙術,對於始皇帝而言只是多了一個可以取代竹簡的工具,一個比竹簡更加輕便廉價的書寫工具。
可是要是和印刷術聯繫起來,意義可就不一樣了。
「陛下眼下天底下書籍多為孤本,不知多少寒門士族,只剩家學一卷有的甚至家學全失,字都難以認全。為了能夠學習,他們大多數會成為貴族的門客或者成為遊俠,或者師從百家,爾後,才是成為吏員,亦或者為官」
「大貴族供養門客學習知識,挑選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