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文—貝爾已經解釋清楚了,不過記者們的想像自由就不是埃文.貝爾可以控制的了「首映「雜誌就認為,埃文-貝爾這是在向商業電影開炮,嘲諷那些苦苦追尋奧斯卡小金人卻不得其門的演員、導演,更是向整個好萊塢行業的商業氣質發起挑戰。
而「首映」的這種說法還是有不小市場的,當然「首映」的說法是比較負面的,也有從正面角度表達同一個觀點「綜藝」就認為埃文-貝爾是向電影行業浮誇的現象表示不滿,認為現在電影行業一直只以票房或者獎項為最高目標,對作品本身的關注度在下降,從導演到演員再到製片都有這種情況,這對於好萊塢來說是十分不妙的。
其實「首映」和「綜藝」表達的都是一個看法,但是用詞的差異卻使得整個性質都不一樣起來,這也使得對埃文-貝爾的解讀,整個典論變得錯綜複雜起來,一時間沸沸揚揚熱鬧不已。總體而言,認為埃文—貝爾得獎感言別有深意的媒體確實不少,特別是當第八十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收視率統計數字出來之後,這種觀點更是達到了一個巔峰。
雖然今年是奧斯卡八十大壽,abo電視台也精心策劃了許多環節來作為紀念,但事實上當晚頒獎典禮的收視率卻創造了歷年的新低,平均只有兩千九百萬的收視群,與去年相比,大約下降了二十五個百分點,而比奧斯卡在z88年創下最低收視表現最差時的數據還要低了十個百分點。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今年的頒獎典禮實在太過冗長,等到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揭曉的時候,美國東部時間已經是深夜十一點三刻了,即使是有埃文—貝爾贏得最佳導演的這個噓頭,但更多的觀眾來不及等到這個懸念揭曉,就已經去休息了。
如果以不同時段的收視人數來分析的話,今年奧斯卡直播收視成績最好的是東部時間八點半到九點之間,平均收視人數有三千四百萬人,表現十分不俗,而最高收視亮點則在埃文—貝爾上台表演「承諾」的時刻,有三千七百萬人的收視人數。過了這個時段之後,收視成績就一路下滑,到十點半之後,平均收視人數僅僅只有兩千四百萬,過了十一點這個數字還要再往下滑一些。
換而言之,人們對於明星、對於獎項的關心並沒有主辦方想像得那麼濃厚,特別是在「老無所依」和「血色將至」題材都太過沉重的情況下,更是比預期低了不少,這可不是明星效應就可以彌補的。而即使有興趣,也都被冗長的頒獎典禮消磨殆盡0
奧斯卡比起格萊美歌舞引平的情況來說更加難辦,要如何協調好節目表演、頒獎環節、主持人串場之間的搭配,是一個困難的課題。而今年的頒獎典禮明顯太過沉悶、無聊,收視人數的下跌實屬預料之中的結果。
這樣的結果似乎無形之中又印證了埃文—貝爾那番得獎感言,那就是「我們才不介意到底誰拿獎呢,多製作一些出色的作品推出才是真理。」這也是事實。許多觀眾之所以關心奧斯卡,就是希望能夠了解學院評委的喜好,從而獲得更多出色作品的資訊,再進入電影院裡去觀看電影。只是可惜的是,現在奧斯卡經過多年的發展,商業性質和榮譽性質已經被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從而使得頒獎典禮失去了最初的味道0
這一點,奧斯卡和柏林電影節、格萊美都是一個道理,如何在商業和文藝之間尋求平衡點,是一個深奧而遙遠的問題。
所以,埃文—貝爾的得獎感言搭配收視率的低迷,再加上獨立製片連續四年稱霸奧斯卡,這也使得關於奧斯卡的爭議再一起風起雲湧。
不過,再次將話題重新帶回奧斯卡本身上,今年的奧斯卡絕對可以說是勇氣十足,嘉獎了首次入圍提名的瑪麗昂—歌迪亞,褒揚了勞苦功高的科恩兄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然後將大獎頒發給了**型的個性作品「血色將至」在加上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剪輯獎的獲得者,主要獎項全部都是新面孔上位,集體都是首開紀錄的新手,其中甚至還有「諜影重重3,問鼎最佳剪輯獎這樣的大膽選擇0
不得不說,希德一甘尼斯領導之下的奧斯卡,在八十周歲的生日上,做出了比任何人都勇敢的選擇,其艱難性絲毫不比兩年前的「斷背山」。變革之中的奧斯卡正在一步一步完成蛻變!
1781地雷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