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報訊消息中得知皇甫嵩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了潁川黃巾、陳國黃巾與汝南黃巾,根據李儒的判斷,董卓斷定皇甫嵩率大軍踏足東郡,並由此跨過黃河參與冀州戰場的日子,將距此不遠。
因此,董卓與李儒迫切想要在皇甫嵩踏足冀州戰場之前,先讓北軍徹底啞火,否則,一旦皇甫嵩大軍抵達廣宗黃巾的身後腹地,兩面夾攻,廣宗黃巾就算兵力超過兩者總和,也難逃覆滅的結局。這是董卓不希望看到的。
董卓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就是朝廷踏入黃巾叛亂的泥潭而無法抽身,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對於他控制隴西、甚至是將勢力伸入京畿雒陽,都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反過來說,倘若黃巾叛亂在大漢朝廷並沒有傷筋動骨的前提下便被終結了,那麼天曉得朝廷對他掌控下的隴西將會持以什麼樣的態度?
或許有人會覺得,如今北軍已折損大半,就算皇甫嵩率領那數千三河騎兵抵達了廣宗黃巾的後背,就真的能改變整個戰局麼?
可事實上的關鍵,在於皇甫嵩若是真箇參與到了冀州戰場,那麼董卓便不敢再耍詐了,畢竟這種「資敵」的陰謀一旦被皇甫嵩洞察、拆穿,隨即上奏朝廷,那麼董卓將面對的,便將會是天子與朝廷的震怒。就算是董卓,也將再沒有容身之地。
因此,到時候董卓不得不「解除」與廣宗黃巾的郭泰的合作,也不得不違心地與皇甫嵩合作,展示出真正的實力。使廣宗黃巾覆滅。哪怕現階段就覆滅掉冀州黃巾根本不符合董卓的個人利益。
「白身。」
當劉備自認為坦率地回答了那句話的時候,他並不曉得,其實董卓心中已充滿了殺意。
畢竟殺幾人「白身」的平民,對於董卓來說並不算什麼,要知道董卓就連北軍五營校尉之一的長水營校尉馬竇都在先斬後奏,又何況是劉備?
唯一的顧慮只有一點,那就是劉備、關羽、張飛「助」他打贏了廣宗黃巾,並且這樁事被無數北軍士卒親眼目睹。無端端殺這樣一個有功之人,日後若是朝廷追究起來,董卓難以答覆。
因此。思前想後許久的董卓在李儒的暗示下,放棄了殺劉備、關羽、張飛的念頭,然而他心中的怒意卻無從發泄。這才使得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誤以為董卓輕視白身的他們兄弟,憤而離開。
「東郡方向傳來消息,左中郎將、皇甫嵩大人已於昨日拿下倉亭,正準備強渡黃河,希望我軍做好站前準備,以待其大軍至時,前後夾擊廣宗賊!」
不適時宜的一通報訊傳來。讓董卓與李儒無奈地對視了一眼,相視苦笑。
「這就是天意啊……」搖搖頭,董卓滿臉遺憾地對李儒說道,「不枉相識一場。阿儒你想辦法將此事告知那郭泰小子,我等……不得不要與他劃清界限了。」
「唔。」李儒附和地點了點頭。畢竟他們與郭泰的「暗中合作」,騙騙尋常傢伙還可以,可是要想騙過皇甫嵩那位兵家名將的眼睛。那簡直是難如登天。
與其到時候被皇甫嵩看穿把戲,千夫所指,不如眼下就跟廣宗黃巾的郭泰說清楚。劃清界限,相信郭泰也能體諒。畢竟在董卓與李儒的暗助下,廣宗黃巾幾乎是將有赫赫威名的北軍打地潰不成軍,這可是數十年來都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辦到的事。
「且不知煌小子現下在何處?又知或不知皇甫嵩已拿下倉亭?」
董卓摸著下巴上的鬍鬚喃喃嘀咕道。
————與此同時————
此時的張煌,是知道皇甫嵩已攻克倉亭的。更確切地說,他是親眼目睹倉亭渡口的營寨上飄揚著「左中郎將皇甫」字樣的旗幟的。
「終究……還是晚了一步。」在張煌的身旁,東郡黃巾渠帥卜巳滿臉晦氣地一合拳掌,眼中滿是不甘的神色。
「……」張煌默然不語。
兩日前,張煌心中思得一條計策,總算是幹掉了這兩日始終跟在他大隊伍身側的尾巴,即那三百騎三河騎兵。
算不上什麼奇思妙想偶得的妙計,無非就是「視敵以弱」、故意將並不存在的破綻暴露給對方,讓那三百騎三河騎兵誤以為有可趁之機而已。至於結局,當區區三百騎三河騎兵貿然闖入近乎四萬黃巾步卒所設下的埋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