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之中也是屬木的,這一點其實在見到木承德的時候,於山就應該意識到,木承德的鼻子能夠天生聚集靈氣,所以他修煉金系功法,會事半功倍。
這就好像是傳說中的靈根一樣,木承德對金系靈氣天生親和力強,而於山則是對木系靈氣親和力強。
所以,於山修煉木系功法應該會事半功倍。
木系靈氣,山中應該是最不缺的,而第一次開天眼之時,於山就在天元谷之中,看到過一條綠色的河流,那就是綠色的木系靈氣,代表了天地之間的生氣。
有了想法,第二天一大早,於山就開車跑到了天元谷。
於山沒有急於修煉,而是先打了兩隻兔子,扒皮放血,架起一堆火,把兩隻兔子包裹上荷葉,用泥巴封了,直接扔到火堆里燒。
接下來於山才開始修煉長春訣,剛才於山打獵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幾處木系靈氣濃郁的地方,利用通靈術吸收天元谷之中的木系靈氣,速度很快,直到這幾處地方的靈氣,全都變得稀薄,於山才收功。
接下來打拳,一套拳法帶動著全身的氣血運行,按照長春訣的運行路線,在肝經之中流動。
肝的經脈名稱是足厥陰肝經,從大趾背毫毛部開始(大敦),向上沿著足背內側(行間、太沖),離內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內側(會三陰交;經蠡溝、中都、膝關),離內踝八寸處交出足太陰脾經之後,上膝膕內側(曲泉)。
接下來沿著大腿內側(陰包、足五里、陰廉),進入****中,環繞部,至小腹(急脈;會沖門、府舍、曲骨、中極、關元),夾胃旁邊,屬於肝,絡於膽(章門、期門)。
向上通過膈肌,分布脅肋部,沿氣管之後,向上進入頏顙(喉頭部),連接目系(眼球後的脈絡聯繫),上行出於額部,與督脈交會於頭頂。
它的支脈從「目系」下向頰里,環繞唇內,從肝分出,通過膈肌,向上流注於肺(接手太陰肺經)。
這就是長春訣在身體之中運行的路線,這屬於大周天功法,運行一遍,連通身體腎、脾、肺,這三個臟器五行當中屬水、土、金,所以五行是相生相剋,互相關聯的。
打拳,是修煉外功,外功帶動渾身氣血運行,搬運新修煉出來的真氣運轉全身,等運轉三個大周天,新增加的真氣,已經完全適應了身體內部的經脈。
此時,就算於山不刻意修行,身體內氣氣血,也會自動帶著真氣圍繞著身體運轉。
於山一直沒有修煉成套的外功,而是繼續練自己的散打,他一直認為,真正的功夫,就是殺人技。
就說在古代,武人練武,就是為了廝殺肉搏,把拳法、刀法練的再熟,都不算高手,能在廝殺肉搏中取勝,才是真正的高手。
殺人也是一個熟練工種,殺人如麻後,對人體的結構更加了解,對力量的使用更加精確,對危險的反應更快,對機會的把握更准,廝殺肉搏的能力越來越高,不是高手也變成了高手,所以百戰百勝的領兵大將都是高手。
於山當然做不到這一點,但現代功夫,特別是軍中功夫,大多數都是殺人技,雖然不能依靠殺人磨練技法,但也能夠學習其理念,達到一樣的效果,那就是快、准、狠。
快准狠跟一般人了解的不同,速度快是一定的,準確擊中要害,狠當然是招招致人與死地,但也要兇猛有力,要不然殺傷力不足。
本著這種理念打拳,於山每一拳都重如山嶽,全力以赴,這樣打了半個小時,就算他體力超群,加上內力支撐,也是筋疲力竭。
這就是於山重新想出來的鍛煉方法,每一拳都不留絲毫餘地,這樣鍛煉,自然會耗儘自身所有力氣,重新激發自身潛能。
出了一身大汗,自然的把身體內部一些雜質排出體外,重新盤膝打坐,等到身體完全恢復,於山跳進卞家大宅前面的明月湖洗了個澡,這個時候,於山已經是飢腸轆轆。
這也是很多內家高手看不起練武之人的原因,消耗太大,折損氣血,如果補充不足,就會虧損壽元,這在一心求長生的修士眼中,是本末倒置的。
此時於山烤的野兔也熟了,於山扒出來,痛快的吃了個飽,才慢悠悠的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