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天地、信仰鬼神的年代,掘人祖墳這種有損陰德的事,還是很少有人會去做的,更何況退守東山的,只是成陵王趙燊麾下一些從宋郡敗退回來的殘兵敗將,楚水君不認為這些人能對他攻略大梁城的戰略造成多大的影響。
至於放棄攻打大梁學宮,那則是考慮到世人的態度。
畢竟大梁學宮已逐漸成為中原文化的匯合之地,出於各種考量,楚水君都不會破壞這裡——相反地,他還要派兵保護這座學宮,待等日後他楚國徹底掌管了這片土地後,他甚至還要將學宮內原來居住的學子、文人都請回來。
因此想來想去,冶城就成為了梁郡境內目前除了大梁城以外最值得攻取的目標。
還記得最初的時候,楚水君是打算藉助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一口氣拿下大梁城,但沒想到,卻在大梁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擊,這讓他意識到,這座魏國舊日的都城,恐怕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攻取。
因此,他便退而求其次,先圍住大梁徐徐進攻,同時再派其他軍隊攻占博浪沙、祥符港以及冶城。
眼下,博浪沙與祥符港這兩座河港,皆已被他楚軍攻取,只剩下一座冶城。
不得不說,刨除掉大梁城對於魏人的特殊意義,楚水君最希望攻陷,便是大梁的陪城冶城,畢竟這座小城池,乃是魏國大梁冶造局的坐落之地,是魏國最高工藝技術的集中地,只要能攻克這座城池,他楚國就能得到魏國的工藝技術——魏國的工藝技術,如今可是比魯國更高一籌。
新陽君項培與越國的吳起一同率軍攻打冶城,憑他二人的兵力,應該足夠攻克那座小城了吧?也不知戰況如何。
楚水君暗暗想道。
事實上,早在昨日的下午,楚國新陽君項培與越國的將領吳起便率領軍隊抵達了冶城,嘗試進攻這座囊括有魏國最高工藝技術的城池。
就跟楚水君的想法類似,新陽君項培對於這場仗,最初也是信心十足。
因為據他所見,這座冶城除了城牆比一般的小縣高上些許,也沒看出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更要緊的是,這座城池內,有七成都是魏國的工匠以及家眷,駐守的兵力,只有寥寥五六千魏兵。
雖然憑這般堅固的城池、這般數量的駐軍來說,倒也稱得上是一座防守力量不弱的城池,但對於他聯軍來說,又能有幾分招架之力呢?
要知道,他跟吳起的兵力加到一起,可是有整整十萬軍隊呢,如此龐大的兵力,還不足以淹沒冶城麼?
想到這裡,他甚至沒有立下營寨,就與吳起商議攻打城池。
至於戰術,仍然是楚國的老套戰術,即最先投入糧募兵去消耗城內魏卒的體力。
而當楚越兩國的軍隊集結在城外時,在冶城的東城門樓上,大梁禁衛軍的將領侯聃,正與冶城內的冶造總署署長王甫、兵鑄局局丞李縉,以及其餘一些官員商議著辦法。
在侯聃看來,這幫人中最沒用的,應該就是那個叫做王甫的署長,簡直就是一個廢物,被城外數量眾多的敵軍嚇得面如土色。
反觀是他轄下的官員,那幾名叫做陳宕、程琳、荀歆、呂璵、顧和、鄭昭的官員,顯得格外鎮定。
甚至於在侯聃看來,這幾位官員鎮定地有點過頭了。
只見在侯聃的注視下,這些位冶造局的主事們,皆舉著一架精緻小巧的望遠鏡觀察著城外的敵軍,口中嘖嘖有聲地議論著。
「那就是楚國的軍隊麼?」
「最前方的,應該就是傳聞中的糧募兵吧……連一身最基本的甲冑沒有,就將這些人派上戰場,哎,楚國的國制,著實令人擔憂啊……」
「糧募兵的後方,就是楚國的正軍吧?這些士卒身上的甲冑……是革甲(皮甲)麼?皆選用是牛革?等等,色澤不一,似乎不全像是牛革所制……唔,可能其中有些是用豬革、馬革之類的材料所制。」
「說起來,楚國的正軍,居然也就只有革甲,卻無臂甲、腕甲……」
註:古代的鎧甲,單單身鎧部分,有點像短袖體恤,雖然可以護住肩膀,但卻無法保護手臂、手腕,因此,需要格外再佩戴臂甲、腕甲。要是追求防禦能力,還要在身鎧外再穿戴護心鏡保護胸腔要害的第二件防具。
聽著這一幫
第242章:冶城攻防 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