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魏春 > 第五六二章 師出無名

第五六二章 師出無名

:「世叔可曾記得,前年仲夏至秋節,六鎮缺糧之事?」

    李韶自然是有印象的。

    因武川、沃野大旱,皇帝令諸部籌糧賑濟,為些還曾引發朝廷錢慌,皇帝不得已,令宮中禁弦撤樂,禁食肉食。

    元恪欲逼高肇禁佛,以此緩解錢慌而不可得,之後才有李承志見縫插針,以銷製冰,解了高肇的燃眉之急。

    但此事已時隔兩年,與今日之亂局、高肇造反又有何干係?

    「應就是那一次,元恪為逼迫高肇禁佛,不惜將他罷官免爵,闔府囚禁,才使高肇對皇帝心灰意冷。也是自那時,高肇已有不臣之心」

    李承志悵然一嘆,「我也是自出上黨,這一路行來窮極無聊,才猜出了幾絲端倪:就如我去歲回京之後,方予太后暗示高肇已有不臣之心,無幾日高肇便已知悉

    又如火油之秘方,我方一呈獻,元暉遣往夏州查訪油湖的秘使也就堪堪出京,而遠在夏州的高猛就得到了訊息,做出了諸般防備。可見深宮之內,太后與幼帝身畔、並元暉的繡衣衛中,早已布滿高氏之耳目。

    但既然宮內眼線遍布,為何先帝遇刺也罷,於忠與元懷起事也罷,當時的高肇竟突然又聾又啞,竟未提前得到半絲風聲?」

    李韶悚然一驚,愣愣的說不出話來。

    前者也就罷了,但於忠予倉猝間調動數萬禁軍圍攻皇宮,身為皇帝的元恪事先卻半點都未察覺,委實讓人難以置信。

    其餘不論,以先帝對高肇之信重,並以元恪陰密多疑之心性,怎可能不使於忠、劉騰、高肇等相互制衡?

    就如高肇的新軍之中,早就埋有元英的親信一般。

    當然也包括於忠的禁軍兩衛、劉騰的皇宮大內,乃至元暉的誘衣密使之中,皆有高肇之暗子。

    但該發生的依舊發生了,元懷與於忠的叛亂順利的讓人不可思議,這期中委實值得深思。


    事後不是沒人懷疑過,但之後大事一件接著一件,又是秦、梁二州叛亂,又是沃野大亂,又是吐谷渾、南梁圖謀關中,又是柔然犯邊亂的讓人目不瑕接,根本無瑕深究。

    再者新皇登基、太后稱制、諸輔臨危授命朝政格局猝然大變,忙著穩固地位的穩固地位,忙著爭權奪利的爭權奪利,等亂局稍緩之時,怕是原來有線索也早已被人抹的一乾二淨,便是想查,也殊無頭緒。

    是以真相如何,早已掩埋於歷史的長河之中。如今也只有盼高肇兵敗,將他生擒之後,看能否問出一二。

    但有什麼用?

    「此只為其一,其二則是糧!」

    李承志悵然一嘆,「如今想來,今日之果,竟然已予兩年前便埋下禍根:因涇州僧亂,奚康生盡起關中諸州之兵平叛,致使偌大的關中欠收一年,民無餘糧。之後朝廷不得已,只能先解京中之糧,解關中之憂。

    而數月後,北鎮大旱。若按往年舊例,自是由就近的關中賑濟。而當時之關中已是自身難保,且京中也無餘糧。朝廷只能令河東、河南等地籌糧。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之後連逢秦、梁二州反叛、沃野之亂、南梁與吐谷渾十萬大軍進犯關中、柔然犯邊等,致使朝廷連遣中軍出征。

    兵馬一動,糧草先行,哪一樣都缺不開糧。但相對富足的關中、河東、河南等地都已自顧不瑕。朝廷無奈,只能行橫徵暴斂之舉,盤剝晉、燕等地及六鎮

    高肇應就是此時窺到了良機,有意埋下動亂的根緣:如行瞞天過海之機,令元琛藉機大肆屯糧,又暗中授意高猛、高植招兵買馬,並鼓動僧、民叛亂。如今晉、燕等地之僧亂,冀、並、汾等州應者從雲,便是由此而來。所謂傷敵一千,自傷八百如今,連番大戰,如今的中軍還有幾營可戰之兵,焉能平得了這般大的禍亂?」

    這難免有些想當然、過於牽強附會了吧?

    李韶剛要質疑,但話到了嘴邊又咽了下去。

    若非知道高肇借盤剝之機大肆屯兵、屯糧,李承志焉能只是一把火,就燒的高肇不得不反?

    他緊緊的皺著眉頭:「依你之意,高肇必勝?」

    李承志悠然嘆道:「並非高肇必勝,而是朝廷必敗!」

    此時之亂



  
眀志推薦:  諜海獵影  文娛之絕代宗師  
隨機推薦:  道與碳基猴子飼養守則  瘋王的女兒  我老公明明很強卻過於低調  快穿之信我有糖吃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魏春"
360搜"大魏春"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