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昊正要進入,卻察覺到了什麼,定睛一看,不由得愣住了,寶藏閣與文藏塔的後面,居然還有墳地,三者成三元格局之勢。
「原來這裡有墳地,也對啊,天都之人也得壽完安寢,但墳地怎麼和寶庫藏書在一起?」
張昊大感詫異,寶庫的重要性並不多言,更何況還有藏書在此,但墳地這麼避諱,難道還墳地旁邊百~萬\小!說?這也太不反常了吧,實在有些詭異。
但仙府重地,張昊也沒敢亂來,繞過寶藏閣和文藏塔,先去了墳地。
只見墳地前有一尊贔屓馱碑,篆刻「仙墓」二字,贔屓是九龍子之一,贔屓馱碑是常見的風水雕刻,年代不遠久遠,應該是幾百前才立的碑,文字用的是篆文。
「既然我得了天都,動用府庫之前,也該先去拜見一下前人。」
張昊手執道禮,對著馱碑拜了一拜,這才進入墓地,見到映入眼帘的墳墓,張昊卻是恍然大悟,這裡不是一般的墳墓,而是生基,難怪與寶庫藏書並列在一起。
生基,其意為生命的基礎,用於祭天祈福,福澤有五: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因最後一福為善終,故祈福之人死後亦可安葬於此。
生基的起源非常古老,學術界早有考證,在商周時期就有生基了,而文獻考古的最早年代只有商朝,也就是說,在商朝之前,生基就已經存在,可以說是上古時期傳承下來,是古老人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成一派體系,絕對不是墳墓,生基就是生基。
不過後世人文的發展,生基的本義逐漸失傳,溶入了道教佛教,生基就成了提前選址的墳墓。
而洞天仙府是上古天神開闢,居住的是上古時期的神人,修建生基祭天祈福,在這裡修行悟道,死後遺體安放於此,後世有人得了洞天傳承,也效仿前人,在此修建生基修行,還有寶藏閣和文藏塔,也是為了方便修行。
但漫長的歲月,洞天曆經了很多主人,生基也積累太多,放眼望去,與墓地也沒區別了,生基旁邊還立了碑文,記載生基主人的生平事跡。
「諸位前輩有禮了,弟子張昊,新任洞天之主。」
張昊執弟子禮,拜了三拜,對這些仙道前輩還是很尊敬,隨後一個一個觀閱碑文。
排在最外圍的兩座生基,立碑還是空白,生基的門戶砌著玉石,並未密封,意味著主人還沒有進去,這應該是元陽道主和少華真人的生機。
元陽道主的肉身被劉溫帶走,少華真人被他埋在以一邊守墓,這是還沒機會進入仙墓了,繼續往前看,本文記載了為「玄樂道主」,達至內容是:生於三百年前,出身書香門第,小喜歡音律樂章,羨慕仙道,常讀道書,自號玄樂子,與友人雅士結伴,遊歷大川名山,尋訪仙人,得遇恩師天陽真人的點化,從此入了仙道,雲遊四方,降妖伏魔,數次大戰邪人,自身損傷不輕,修行達至無漏真仙,升天於兩百年前,享年一百零三歲。
「玄樂道主應該就是元陽道主的師父,也就是劉溫的師弟,修成無漏真仙,才活一百零三,可惜了。」
張昊嘆息了一聲,無漏真仙這個境界,精血元氣絲毫不漏,壽命很長,確實太可惜。
不過壽命的長短,關係因素太多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是養生,其次才是修行,最後是損傷。
養生是持之以恆維護自身性命,修行是升華自身的性命基礎,而損傷是對性命的虧損,任何一次受傷,必然虧損身體,身體的虧損就是壽命的虧損,只是虧損得多與少而已,即便大羅金仙可以治癒傷痛,但並不能補回自身的虧損。
當然,既然有虧損,也就有節餘,降低自身的損耗,這就是節約壽命,例如休眠沉睡,以及無漏真仙,自身無漏其實就是節餘壽命,因此修為達至無漏真仙,壽命會大大增加。
至於無漏真仙以下,一般只有一百一二,養生好的,損傷少的,應該有一百三四,如果沒有抱丹,那麼百歲上下就差不多了。
張昊看完了玄樂道主的立碑,往前走,繼續看下一座生基,是天陽道主。
然而就在這時,張昊一步步走進生基,卻突然心有所感,隱約察覺到了什麼,靈覺蠢蠢欲動,猶如枯木逢春一般,仿佛一下就恢復了靈性,張昊不由得一愣,「我靈性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