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官生身份自豪,認為在軍事戰術的領域裡頭,奉天能超過自己的幾乎沒有人,但是張廷蘭的講述,顯然已經比他更加高明。
其實熙洽並不知道,日本人在教給中國學生上面,往往是留了一手,不會把最先進的東西交給他們。不只軍事留學生,就連其他行業也是如此,所以說日本留學生是中國近代留學生之中,質量最差的,而且良莠不齊三教九流,什麼樣的人都有。
這幫回國之後,學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根本不懂建設,因此他們成了職業的革命家,隨著孫大炮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起義。
「諸位同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咱們不妨都後面的訓練場,演示一下如何構築工事。」
這些學生的熱情也全都被調動了起來,呼呼啦啦的和張廷蘭一同到了訓練場,這時候不只是工兵科的,其他科的學員也都湊了過來,大家都想看看熱鬧。
張廷蘭當場指揮著學員挖戰壕,一條戰壕要將近一人深,在低頭的時候,能遮住腦瓜頂,寬度基本上保持並排能走兩個人即可。
這些學員使用的都是兵工廠生產出來的新式工兵鏟,十分鋒利,而且短小靈便,挖掘起來,速度非常快。
學員很快挖掘出一條二十幾米長的戰壕,按照張廷蘭的指導,他們將土都放在了一邊,構成了一道掩體,這樣士兵在裡面射擊就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所有的學員都爭相感受這道戰壕的作用,他們甚至搬來了一些武器,進行了模擬演練。
上一次張廷蘭在對付毅軍騎兵的時候,構築過一道雪埂,來阻擋毅軍的騎兵,後來發現這種方式不只能對付騎兵,對付步兵也是很有效的。
在三十米左右的距離上,構築一條壕溝,就能遲滯對方的速度,而這個時候,負責防守的士兵就能使用手榴彈攻擊,殺傷效果十分驚人。
雖然訓練場暫時還沒有鐵絲網,但是學員們也抱來了幾根木樁,按在了陣地的前沿,模擬歐洲西線戰場的壕塹戰。
一部分學員負責攻擊,一部分負責防守,很快大家就明白了歐洲戰場的成為血肉磨盤的奧妙了,士兵要通過鐵絲網,闖過一道道的壕溝,最後還要面臨機槍的掃射,血肉之軀想要越過幾百米充滿了殺機的道路,是何等的艱難。
即便是攻陷了第一道戰線,後面還有更多的戰壕在等著他們,幾乎無休無止,早晚會有耗盡攻擊力量的時候。大家並沒有時間感慨戰場的殘酷,他們都在想著如何突破對方的工事,或者是利用更加嚴密的攻工事消滅對手。
「中國人常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現代的戰場上,這種觀點依舊很有價值,不管敵人的火力多麼強大,只要利用好腳下的大地,發揮山川地形的優勢,把工事修築好,就能極大的降低傷亡,要想把工事修築好,就要發揮人和的作用,所有工兵戰士都要有創造性,因地制宜,巧妙利用手中的優勢。從目前的歐洲戰場來看,騎兵已經成為了輔助性兵種,我們工兵的價值卻越來越高,是當之無愧的戰場主角之一!」
張廷蘭一面講解,一面還不忘給工兵科的學員打氣,讓大家充滿信心。
「助教,您說技術的進步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那您認為又該如何從技術角度上突破壕塹戰呢?」有學員提出了問題,其他人也都在注意聽著。
「實際上歐洲戰場已經出現了很多新的技術,比如他們出現了殺傷力驚人的毒氣彈,每次使用都能造成幾千人,上萬人的死傷。他們將剛剛出現的飛機運用到了戰場上,從現在開始,戰爭不再是一個平面的了,而是立體的空間。就比如我們修築工事,就應該考慮防空的需要,如果對方用飛機,在我們的腦袋上面投彈,我們該如何應付。
另外西方列強還搞出了裝甲車,用鐵甲包裹車輛,預防彈片的殺傷,這些新出現的東西,還不算成熟,不過可以想見,壕塹戰早晚也會被新的戰爭模式替代,原因很簡單,就是技術在不斷的進步。」
「助教,既然技術這麼先進,而列強又在技術上遙遙領先,我們是不是永遠只能挨打了,根本別想勝過列強了?」
張廷蘭也知道學員可能會問這個問題,他信心十足的說道:「任何戰術和武器都有弱點,也都有應對的方法,使用武器和技術的都是人,大家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