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海面上,被強烈的西北風吹的波浪如山,空氣之中滿是潮濕的海腥味。
乘著這一夜好風,李華梅的傲梅號領著大小十餘艘炮艦已經可以用肉眼看得到遠處的寧遠城。
從寧遠城到城外海邊的碼頭上,密密麻麻的滿是人。海面上各式大小船隻往來穿梭不斷,碼頭上忙碌的人群如蟻,各樣幹活開工的聲音如潮,將南方來的各色船隻上卸下的山一樣的各色貨物搬運到堆棧之中,人喊馬嘶,呼喊吆喝數十里外隱約可聞。
寧遠,因為擔負著為遼東大軍補給轉運的任務,已經變得十分繁榮了。
原本遼東軍鎮就是消耗大明糧餉最大的一個黑洞,如今又有督師洪承疇領著十餘萬人馬,**個總兵在這裡作戰,自然糧餉物資轉運使十分繁重的任務,為此,遼東巡撫邱民仰特意坐鎮寧遠,不曾隨督師洪承疇北上。
大明的防務,自從成祖朱棣遷都北京,號稱天子守國門以來,便是以九邊為重。而九邊之中遼東軍鎮的供給,則是最為豐厚的。隨著前一個寧遠伯李成梁養寇自重後果的顯現,原本各鎮平均分攤的九邊餉銀二百八十多萬兩,開始逐漸向遼東傾斜。
從孫承宗、熊文燦、袁崇煥到如今的洪承疇,遼東軍鎮的糧餉開支,已經成為了大明軍費的最大一部分。雖然說不斷的喪師失地,軍隊和城池越來越少,糧餉份額也不像袁督師在的時候那樣。戶部只能根據他的要求給錢糧,讓他袁家迅速的從**絲變成了廣東的土豪,但是便是到現在,遼東軍鎮從山海關到錦州一線,仍然一年有近五百萬兩之巨,其餘各鎮,一般只有幾十萬兩。而李華梅熟悉的盧象升,更是要在宣大地區大興屯田,才能夠養活自己。
而論大明收入,萬曆中期。朝廷每年夏糧秋糧。約有二千六百多萬石,其中戶部的太倉銀庫,每年約收銀三百六十多萬兩,軍費加余者支出。每年已經有所虧空。遼東戰事一起。財政更是入不敷出。
三餉加派,從萬曆四十六年到現在,這些年中。共徵收白銀約二千萬兩,然到眼下這些年,每年的軍費開支,都高達到八百多萬兩,加上余者支出,仍然入不敷出,遼餉,就是其中沉重負擔。
不算楊國柱、王朴這些宣大軍,光是遼東鎮、山海鎮等處的關寧軍,兵馬在冊之數便有一二十萬之多。以每兵每人每月一石糧計算,一年就需糧食二百萬石,馬匹的開支花費更多,那種以為戰馬只要吃草便可以養活的膘肥體壯的可以休息去了。除了人馬生活之外,還有甲杖兵器火藥城池修繕等各樣一應花費,事實上,現今的兵餉,其實遠遠不足,士卒每年都有拖欠,更不用說,還要減少軍費開支了。
但是,你若是要提出收縮防線來削減開支的話,立刻會面臨朝中文武大臣的聯合反對,「祖宗之地尺寸不可棄!」「敢言棄地者當饗以國法!」
不過,大臣們說這番話的時候,肯定是沒有仔細的看看歷代皇帝在位時期版圖或者是實際控制區域的變化。從朱元璋、朱棣父子留下來的版圖開始,哈密衛、奴兒干都司、三宣六慰,河套地區,將實際控制地區從吐魯番一下子收縮到了嘉峪關,從外興安嶺到了山海關,把農牧兼做地區,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區拱手讓給了蒙古人,使得原本是內地的宣大地區變成了邊防線。甚至把鐵嶺衛都從漢江流域搬到了鴨綠江以北,變成了一座大城市。
這就是所謂的天子守國門,不割地。不曾割讓過土地,直接自己大踏步的後退,讓出土地。話說,在位時真正沒有損失土地的,只有兩個在文人筆下記載的十分昏庸無道的皇帝,一個是浪蕩子正德皇帝,專門喜歡各處流竄玩玩人妻的傢伙;另一個是他的堂兄弟,嘉靖皇帝,更是變態到了煉丹吃天葵差點讓人把他勒死的地步。而恰恰是這兩個無道的昏庸皇帝在位時期,大明的實際控制地域沒有損失。
當然,文官們最大的優點就是永遠都是選擇性失明,說話從來都是冠冕堂皇義正詞嚴占據道德制高點的。(哦,這個特點似乎一直很好的傳承了下來,某些人在指手畫腳的時候便是祭起這個家傳法寶。)
講述起關寧防線的重要性的時候,一個個都是引經據典的,唯恐皇帝聽信了奸臣的讒言,放棄了關外的土地。
但是事實上,遼餉,是上下一個非常大的利益集團,多少人在其中受益?
第五百零八章 寧遠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