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朝廷打算用廢紙一樣的寶鈔從南粵軍手中大量掠取各種各樣急需的物資,從十二磅的大炮到打霰彈的佛郎機,從火銃到盔甲,從糧食布匹油鹽到朝廷大佬們喜歡的珠寶玻璃古董,只怕都是在朝廷準備用寶鈔支付貨價,大量購買的名單之中。
但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南粵軍便是一群吃齋念佛的善男信女嗎?當真如此的話,李守漢本人早就死在何副千戶的刀下了!
「自崇禎二年以後,鑄錢所需銅斤不足,於是乎朝廷就開始到處搜括古錢,以鑄新錢,以致『古錢銷毀頓盡』。由於缺少鑄錢之銅,加上鑄息減少,各地鑄局屢開屢罷,朝廷多次設法變通,仍無濟於事。錢法潰爛,國庫虧空,籌餉更加艱難,自從遼東洪承疇兵敗投降遼賊,中原腹地又告糜爛,朝廷用度越發浩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戶部主事蔣臣提出重新實行鈔法,頒行寶鈔。這一建議得到天子和朝中大佬的同意和讚賞,於是乎蔣臣這廝也被擢為戶部司務,專門辦理髮行寶鈔之事,眼看的鈔法便開始實行了,我們卻也不能坐以待斃,等著人家拿著一疊疊的廢紙來給我們支付各種款項!」
聽完了主公關於對朝廷借貸款項的計劃,葉琪也是眼神閃動,緩慢而又堅定的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主公,目下我南粵軍商號遍及大明各地,可密令各處往來貿易時對於寶鈔拒絕使用,或是推諉搪塞。屬下便不信了,商民拒絕使用,戶部那些蠹蟲們還敢強迫我們收兌不成?」
「我們一邊不收這些爛紙,一面加緊在南中鑄造通寶和銀元,與各處百姓、商民貿易時以此等錢幣進行結算。以屬下估算,至少長江兩岸直到淮河南岸是可以令寶鈔寸步難行。如果主公俯允,屬下便在私下裡低價收購這些寶鈔,統統作為我南粵軍給皇帝老兒內庫的供奉送去。倒要看看,皇帝老兒拿著這些爛紙時是個什麼神情!」
葉琪的這番話,頓時令李華梅、鄭森、莫鈺等人咧嘴大笑起來,但是笑了幾聲。發現李守漢神情凝重,便很是尷尬的停住了笑聲。
葉琪的話,卻也是正好說中了李守漢的心思。
而且葉琪的方案,恰好也是針對著蔣臣提出的鈔法之中提到的幾項內容:速頒榜文,讓臣民百姓知悉朝廷將行鈔法。頒行寶鈔。打算在崇禎十六年八月開始印製鈔貫,於秋冬之際開始發行。計劃每年發行寶鈔三千萬貫,一貫寶鈔值銀一兩,設立界限,以五年為限,到界以後,以舊易新。
為了能使民間很快地使用寶鈔,蔣臣還設想了一個小恩小惠的計劃,他說:「商領於官者,使之少有羨益。則商自趨之如鶩……,不論商民人等,換以官庫者,每鈔一貫,止納銀九錢七分,而通用行使,輸納完官,准作一兩實收」。居然知道九七折優惠,好有經濟頭腦啊!不過蔣臣也知道:「今鈔法所以不行者,惟是賞賚或有頒出。市肆不行倒換,故上用而下不用也」。
針對這情況,蔣臣建議朝廷不管賦稅還是賞賜、罰鍰,一切都用寶鈔。這樣,民間也就不得不使用寶鈔了。民間使用寶鈔,自然要以銀兩來倒換,為了迅速推行寶鈔,蔣臣認為有必要仿洪武十三年舊例,在京城。在各地設置行用庫,便民倒換寶鈔。由於鈔法中有以寶鈔兌換制錢的規定,因此,蔣臣建議儘快把各地已廢止的鑄局恢復起來,重新開局鼓鑄制錢。他說:「今既頒發鈔法榜文,即宜頒行錢法,其十三省,皆令各布政司開局鼓鑄,布政專董之」。
各省的鑄錢費用,從應解京的錢糧中動支一部分,大省動支十萬兩,中省動支八萬兩,小省動支六萬兩,按朝廷所頒錢樣鼓鑄。「費銀一兩,鑄錢一貫,惟務精好,不取鑄息」。戶部衙門各鈔關,各邊餉司,也准許動支鑄本一、二萬兩,開局鑄錢。為了促使各省儘快開局鼓鑄,蔣臣建議應將戶部鑄錢所需費用,「銅價炭價,盡責地方之不鑄者」。
強制推行貨幣蔣臣知道明初行鈔的教訓,因此他計劃恢復宋時界法,一界之後,以舊易新。「則通天下之錢數,又足相抵」。他提出,每年行鈔三千萬貫,一界行鈔一萬五千萬貫,用來換取民間的銀兩,然後,把收聚朝廷的銀兩,通過「賞賚與積穀之法,以流通於下」。至於錢鈔兌換,蔣臣擬規定,「凡商人買到新鈔至彼,即以錢償之,一鈔准錢一貫,不許短少」。這樣,可以避免「官胥留難」,保證寶鈔兌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