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於朱元璋所部成為相對獨立政權時設立,本是獨立在六部之外的產物,是明朝武人當時唯一與文官部門一樣直接受命於皇帝的機構,洪武十三年(1380)以大都督府權力太大﹐在廢丞相制的同時,為防止軍權的過分集中,也廢大都督府,改為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分別管理京師及各地衛所。五軍都督府各設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從一品;都督僉事,正二品。以中軍都督府斷事官為五軍斷事官。
五軍都督府分領在京除親軍指揮使司外的各衛所和在外各都司衛所。凡武職世官﹑流官﹑土官之襲替﹑優養﹑優給等項﹐所屬皆上報於府﹐府再轉送兵部請選。選定後﹐經府下達都司衛所。首領官之選授和給由﹐皆由吏部。其它如武官誥敕﹑水陸步騎之操練﹐軍伍之清勾替補﹐俸糧﹑屯費與屯種之器械﹑舟車﹐軍情聲息﹐邊腹地圖文冊﹑薪炭荊葦諸事﹐移與相關機構會同處理﹐各府只有統兵權﹐調兵之權在兵部﹐每逢戰事發生﹐由皇帝命將為帥﹐調領五軍都督府所轄衛所之兵佩印出征。軍還即歸印於朝﹐兵回衛所。明中後期五軍都督府失去了參政﹑議政權,由「總內外諸軍事」的中樞機構變成處處受制於兵部的單純執行命令的機構,則是一分為五背後都督府實權削弱殆盡的事實。五軍都督府調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節制互不統屬,都聽命於皇帝。
但是,現在,南京皇宮宮城外洪武門西側的五軍都督府,一改往日頹廢氣象,又是一番振衰起敝的新景象。
正對著禮戶吏兵工五部衙門的五軍都督府轅門前高高矗立起兩座三丈高的旗杆,旗杆上兩面一丈見方的白色綢緞製成、紅色火焰鑲邊,上面用血紅大字寫成六字,南面這座旗杆上寫的是:「補天裂」,北面這座旗杆上寫的是:「完金甌」。旗杆下面,數百名近衛官兵各執刀槍火銃分班肅立,那鋼澆鐵鑄般的軍容軍姿令在南京城中生活多年的百姓嘖嘖稱奇引為一景前來觀看。
在這些站班的近衛官兵兩側,則是李守漢的各個官銜旗牌。最為明顯威風的,便是弘光皇帝親自授予的,總督討逆諸軍各路兵馬錢糧事。
這些都無聲的向所有的人釋放出強烈的信號,這座建築物,如今是大明這半壁江山當中的權力核心。
不遠處的宮城內傳來了陣陣低沉而有力的號子聲,不時的有輸送建築施工材料的大小車輛轆轆碾壓著宮城周圍的青石路面走過。這些車輛材料是為了維修荒廢已久的南京皇宮所採購的。
如今的弘光天子也只是居住在武英殿內,其餘的乾清宮等東西六宮都大部荒廢坍塌,亟需修繕。否則,如何展示大明天子威儀氣象?
要知道,叔孫通向漢高祖進獻禮儀制度,才讓劉邦有了:「今日方知為君之樂。」的感慨。如果宮殿廟宇不能與大明天子的身份氣度相匹配,如何讓四海蠻夷賓服,畏威懷德?
但是,反對者總是能夠為了反對而反對的。
「京師淪陷流賊肆虐,先帝殉國,如今朝廷不思整頓兵馬,與民休息反倒橫徵暴斂大興土木大起宮室。」在洪武門外的天街上,幾個青衫方巾的讀書士子憤憤不平,用手中摺扇指點著往來川流不息的工匠民夫。
「窮酸文人!懂得什麼?」旁邊緩緩走過的一輛馬車上飄下了一句嘲弄之聲。「當年漢室初定,蕭何給劉邦大修宮殿被這位沛縣亭長大罵。高祖洗著腳說老子現在窮得跟狗逼似的,連四匹同樣顏色的拉車御馬都湊不齊,你******還拿錢修宮殿?瘋了嗎?蕭何表示俺這是在給陛下立威。有空的時候多去讀讀書,少在八股時藝和秦淮河上下功夫!」
馬車內夾槍帶棒的幾句話,讓幾位讀書人氣得臉色長得血也似紅。當即便要衝上去與車內狂徒理論一番。
那馬車向前行走了幾步,在大都督府轅門門前停了下來,有駕車的家人從車轅上跳下來,將板凳擺放好,請車內的老爺下車。緊接著,車上又有兩位客人下來。聽口音,一位三十多歲的蘇州人應該便是剛才嘲弄這幾個秀才的人物。
有人當即便擼胳膊挽袖子的要向前去同此人理論一番,但是卻被同伴拉住了。
「年兄且住!此人招惹不得!」
「是誰?任憑他是誰,他便是天
第五百七十章故人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