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蘭察的法蘭西總督督署之內,真實身份海蘭察當然知道不過是大明陸軍中校的林爽文又一次被奉為了上賓——他算是法蘭西總督督署的常客。在大明大西洋總督府下的各個機構中,貿易司和教育司都是對大清工作的重點。前者負責向大清國出口武器裝備,建設軍事工業。而後者則負責幫助大清國培養留學生,建設包括軍校在內的新式學校。因此這兩個機構,長期以來都是由陸海軍情報局的代表掌握。實際上都是間諜機關!
不過明知對方是間諜,大清國的改良派大員也只能捏著鼻子小心翼翼的與之交往。
和英格蘭、義大利這樣的歐人民族國家還有神聖天道國這樣的宗教國家不一樣。以寡臨眾的大清國在這個民族主義思潮席捲世界的時代中,是相當被動和孤立的。他們不能選擇全面開國,那樣的話,民族主義思潮很快就會讓三億多歐人把兩百万旗人視為仇寇。因而大清國只能有限的開放幾個口岸——大部分還都是被迫開放的!
在開放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大清國的改良派官員只能追求將開放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具體的辦法就是儘可能減少民間的接觸外部世界的機會,同時儘可能和大明帝國走的近一些。
而主持大清改良運動的海生、海蘭察父子一直以來更是以親明派自居。因為在他們看來,大明帝國是全世界唯一有力量維持大清國領土完整,也是唯一一個有必要那麼乾的國家。
因為大明帝國自開國太祖陳德興的時代開始,就一直實行「華夏世界政策」,就是儘可能將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華夏化。而大清帝國雖然在過去的三百多年中和大明關係不睦。但是大明帝國也沒有採取扶植大清歐人的政策。
所以,海生、海蘭察都認為,大清國要存在下去就必須抱緊大明帝國的粗腿。在過去三十多年的大清改良運動中,也的確是貫徹了這樣的原則。
但近十年以來,即便是親明派首領海蘭察,如今也都感到了大明帝國的衰弱趨勢……華夏帝國、華夏聯合王國和神聖天道國的崛起。已經讓大明帝國有些不堪負重了。特別是華夏帝國和華夏聯合王國的統一趨勢,已經讓大明帝國察覺到了失去世界霸權的危險。
因此大明帝國的對外重點,已經從明洲、歐洲並重,轉向了全力阻擋明洲兩華夏統一。
在歐洲。大明帝國的政策已經悄然轉變為扶植歐人民族國家對抗神聖天道國了。
因為一旦神聖天道國完成了對大清旗人區的整合,就會變成一個擁有8000萬人口,而且財力也相當強大的陸上強國。下一步,神聖羅馬帝國很可能就要「取清而代之」!將歐羅巴的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置於忽禿倫堡的統治之下!
這對大明帝國而言,無異於一場噩夢!
而神聖天道國方面。也已經察覺到了大明對外政策的轉向。因此也調整了自己的對清政策,不在堅持吞併整個旗人區。而是願意將羅馬尼亞省還給大清國——這是旗人區三省中最富庶的省,人口接近1300萬,幾乎全都是旗人。
這個省一旦回到大清,就會讓大清旗人的數量從目前的200萬一舉增長到1500萬。有了這樣的人口基數,旗人新軍的數量就能增加到數十萬。這對穩定大清帝國的統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有了這1500萬人的人口基數。大清帝國就有可能在帝國無法維持是情況下,放棄法蘭西、尼德蘭、德意志和波蘭等人口密集的平原區。退縮到奧地利、波希米亞、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建立一個總人口超過6000萬,旗人人口占四分之一的新國家。
雖然依舊是以寡臨眾。但是1500萬壓制4500萬,總比如今靠200萬人壓制3億多人要安穩多了。如果再有強大的神聖天道國為後盾。將來的日子是不會太難過的。
所以旗人中的有識之士都支持攝政太后葉卡捷琳娜,想要恢復和神聖天道國的同盟,拋棄大明帝國這個日益沒落的老牌帝國主義。
但是,身為改良派的大佬同時又是知明派的海蘭察卻深知,大明帝國霸權的衰退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可以說,從大清國取元而代時,大明的霸權就開始衰退了。但直到今天,大明依舊在稱霸世界。
今天的大明固然沒有辦法滅亡神聖天道國、華夏帝國和華夏聯合王國這樣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