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的準備更有分量。
這也是托尼與派拉蒙製作部高管見面之後,思考良久如何打動萊曼、脫穎而出的手段――比資歷我比不過,那我就比誰更有誠心。
顯然,這一招見效了。
萊曼細心的翻閱了每一張分鏡頭手稿,從中體會托尼對電影一系列的構思。
或許,是該有個決斷了。
相比較於拉特納,托尼不僅態度更好,也更能下功夫去干實事。
雖然他已經失敗過一次,但他作為導演的專業水平並不算差。
入行二十多年,擔任過許多劇組的編劇或者副導演,他已經足夠有經驗邁過那道失敗的坎。
萊曼低下頭,仔細比較著方方面面。
托尼也明白最關鍵的時候到了,呼吸不免的急促起來――同意啊,同意吧,托尼在心中大喊。
他實在太需要一次機會了。
這麼現實的一個圈子,他不想碌碌無為的繼續廝混,他也想風風光光,也想受到影迷的追捧、肯定。
作為導演,他無數次幻想過類似的場景,現在,最有可能成功的機會來了,且就握在對面坐著低頭翻閱分鏡草稿的萊曼手上。
說實話,他不覺得《史密斯夫婦》的劇本有多優秀,先前的吹捧不過是討好罷了。
作為最資深的編劇,他深深的明白,一個劇本的價值,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人。
如果不是萊曼,沒人會注意到類似的老套劇情。
就像每個製片廠的劇本庫里滿是堆積著數不清的劇情思路,但那又如何呢?
有人投資嗎?
不投資,誰會知道效果怎樣?
雖然並不覺得《史密斯夫婦》的劇情有多麼優秀,但萊曼的眼光被證明足夠優秀就行了。
他看好,那就意味著機會。
托尼反覆閱讀了好多遍劇本,絞盡腦汁弄清楚萊曼想要怎樣的拍攝效果並細緻的準備分鏡頭,不都是為了拿到這個項目。
為此,他可以詳細到每個可能提問的地方都一一設定標準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