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會疑惑,為什麼好萊塢電影的諸多廠商,在進入新千年之後,這麼鍾情於高投資的作品。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幾乎每一年都會拍攝大量投資成本高於一億,甚至是兩億的項目,動不動就邀請好幾個巨星加盟?
難道,他們不知道高投資高風險嗎?不怕失敗嗎?
他們當然知道,甚至因為項目太差導致下台的各公司高層都不知道有多少了,但為什麼還是繼續執行這類投資方針呢。
以小博大,不是更穩妥嗎?比如說《靈動鬼影實錄》、再比如說《女巫布萊爾》。
但如果仔細想想你們就會發現,是這類的作品多,還是大片投資賺大利潤的作品多呢?
概率和風險回報比,或許能帶給大家答案。
像上述幾個作品之所以成名,甚至被各大電影公司當做案例來研究,不正是因為其成功性太難複製嗎?
大片則不然,每一年都會成功許多。
再說了,你們肯定想像不到,其實投資成本在一億到一億五千萬之間的影片才是最為保險的項目,比其他等級成本的電影都更有可能營收超過兩倍的利潤,而超過這一區間的,無論是高於,還是低於,都會承擔某種虧損或者收益不理想的風險。
換而言之,那些低成本小製作的電影,也不見得風險不大,就算一直能有盈利,但一部正常大片的收益能頂你五六部小製作的收益,那這裡面可能市場不接受導致失敗的風險,又該怎麼計算呢?
反正,只要是拍片,就會有投資風險。
折算到大數據,就可以看做是個概率題,那何不選擇一種風險與投資回報比被壓縮到最低的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大片時代會到來的原因。
就拿《壞傢伙》來說吧,一億美元的大手筆投資,外加6千萬美元的宣發費用,也是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市場成績。
北美最終票房3億3520萬美金,全球市場的話,有些地方還沒下畫,目前為止總累計6億8823萬美金,還在艱難的向著7億大關挺進。
但就是這樣的票房數據足以令任何一家電影公司為之動容——對於歐羅巴影業更是如此,這個項目已經是公司創辦以來最好的成績。
而這樣的大片,每一年都會上演。
《007擇日而亡》、《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乃至還在上映的《海底總動員》,都取得了符合身價的市場回報。
前兩者或許沒有《壞傢伙》這麼驚艷。畢竟是系列電影,吃粉絲的支持。
但後者卻是更加的突出,才上映半個多月,已經在全球市場拿到了6億,相信過7億根本不是問題,甚至8億或許都不能阻擋其腳步。
再拿回報比說說吧。
萊曼個人是以分紅外加固定薪酬的方式參與到了《壞傢伙》的製作之中,曼恩工作室呢,則是純粹的占了一部分投資份額。
三方共同承擔了製作的巨大風險,相應的也贏得了巨大的市場收益。
僅僅這麼一部作品,就會為曼恩工作室帶來預估為6千萬美金的收入——當然,這一數據還必須扣稅,扣各種稅。
雖然沒有經過詳細的計算,但想來也不會低於5千萬。這還只是工作室,萊曼個人也能賺到大約1千萬左右。
而等到全球各地全部下映之後,各大院線把分紅打給歐羅巴影業,才可以計算最終的三家分賬,然後在扣除掉原先投入的1千5百萬,純利潤收入就會在3千5百萬美金以上。
很賺,不是嗎?而他還是拿的最少那部分,想想派拉蒙以及歐羅巴,這兩家才是真正的大頭。
後者還是拿的長期飯票,就算分完賬,線下市場也能源源不斷的帶來收益,當然,跟現在是不能比,但至少勝在穩定不是,迪士尼能每年的公司年報都那麼好看,跟人家那龐大的片庫可分不開。光198幾年拍攝的《白雪公主》,截至到現在,都還在賺錢呢。
而這部電影的回報比是沒有《活埋》高的,畢竟《活埋》的製作成本才幾十萬,卻賺到了幾千萬,但看看實際的,兩者又是不能比。
一部大片只要成功,確實是好幾部小製作電影加起來都不一定比得上的。
第189章 大製作時代(求訂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