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迷惑住了雙眼,能夠看到陳舟這個人身上所代表的未來。
中微子相關實驗的準備事宜,仍舊按著原定計劃,在做著前期準備。
在陳舟的這篇論文,還沒有定論之前,該做的準備,還是需要做的。
陳舟和克羅斯,也跟著米徹·約翰斯通一起,進行著實驗的準備。
陳舟順帶著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這次實驗的裝置。
雖說關於中微子振盪的初步研究成果,已經被陳舟搞出來了,還寫成了論文。
但是,對陳舟而言,他其實是不滿足於這樣的成果的。
他有個預感,這次的實驗,會給他啟發。
他一定能夠更深入的解決中微子振盪的問題,並為重中微子的尋找,提供更可靠的理論基礎。
甚至於,藉此尋找到重中微子,也不是不可能。
也因此,陳舟並沒有將這片論文投稿到任何期刊,只是在上傳到了預印本網站,當做占個坑位。
同時,為了後續的研究,陳舟在實驗準備階段,極為的認真。
通過對實驗裝置的深入了解,完善自己的理論研究。
當然,最重要的數據,還是未來的實驗數據。
三天後,貝爾托盧奇傳來消息。
CERN即將進行的中微子振盪實驗,將陳舟的這篇論文,作為了本次實驗的理論指導。
而且,貝爾托盧奇作為CERN的研究主任,還宣布了一件事。
那就是,陳舟將作為特別顧問,參與這次的實驗計劃。
聽到這個消息的所有研究人員,都是十分驚訝的。
明明昨天,就算是作為嘉賓,也多少還是和他們一樣,算是研究人員的陳舟。
今天居然就帶著自己的理論研究成果,變成了這次實驗的特別顧問。
果然,這才是諾獎大佬的真正實力嗎?
先前的所有,只不過人低調謙虛的表現嗎?
只不過,隨著這個消息而來的,還有一些懷疑和擔心。
這些研究人員懷疑的,自然是陳舟的理論研究成果。
畢竟,從時間上來看,陳舟這次的理論研究成果,只是一周的產物。
其究竟能有多大價值,是要打個問號的。
要知道,從已知的信息來看,陳舟研究膠球,可是有著近一年時間的。
也因此,他們擔心,這又將是一次徒勞無功的實驗,白白浪費一個多月的準備工作。
只不過,現在實驗計劃已經制定完成,他們雖然懷疑和擔心,卻也只能按照實驗計劃來了。
和這些研究人員不同的是,不管是熟悉陳舟的克羅斯,還是看了論文的米徹·約翰斯通、貝爾托盧奇、艾爾肯·貝格等人。
都對這次的實驗,多了一些信心。
唯一不同的是,克羅斯和米徹·約翰斯通。
克羅斯是有著極大的信心,並且已經做好了後續實驗的準備。
米徹·約翰斯通是在興奮的同時,又有一些遺憾。
遺憾的是,貝爾托盧奇沒有聽取他的意見,只是給了陳舟這樣一個徒有虛名的「特別顧問」。
他只希望,陳舟不是很在意這個,不會因此覺得CERN冷落了他。
實驗計劃既然確定,所有的人,便也將全部精力的投入到了實驗的準備當中。
時間飛速流逝,很快來到了11月13號。
CERN這次的中微子振盪實驗,所有的準備工作,全部準備完畢,即將開始。
實驗室的控制室內,所有的研究人員齊聚一堂。
各項精密的儀器,正常且穩定的工作著。
隨著艾爾肯·貝格的一聲令下,實驗正式開始。
LHC大型強子對撞機內,開始產生強流μ子中微子束。
實驗開始的慢,卻結束的很快。
730公里的距離,對於中微子來說,也不過就是1秒不到的時間罷了。
實驗結束後,所有的實驗數據,隨之開始匯總。
實驗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