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圈子裡的人,自然就不怕糾纏了。
不過,在這之前,陳步雲還是準備獻給縣委、縣政府的各個領導們一個禮物,那就是舉辦一個春節聯歡會,這個主意,可是他想了很久的了,馬山縣自從終結了「土皇帝」的時代,迎來了嚴峻林的時代,還真的沒有好好的樂呵樂呵過,舉辦一個春節聯歡會還是很振奮人心的。
原本沒有條件,現在可已經很有條件了啊。
陳步雲便就直接找上了嚴峻林,笑著向嚴峻林建議道:「老闆,我有這麼一個想法,今年我們舉辦一次各幹部親屬參加的春節聯歡會怎麼樣?」
春節聯歡會?嚴峻林聞言倒是是愣了一下,看看日曆,是啊,不知不覺還有多半個月就過年了,心裡更是一熱,點了點頭笑著說道:「好啊,很好,邀請各部門職工親屬舉行聯歡會,可以取得職工親屬對黨委與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今年咱們各個部門的工作具體繁雜。幹部們平日食宿無律,節假日常常更忙,過年了,就該好好放鬆一下。」
這種事情,陳步雲自然嚴俊林是不會拒絕的,便就樂滋滋的去進行準備操辦了。臨走之前不過還是笑眯眯的留下了一句:「不過,老闆,您到了那個時候可得要致辭啊。要不然,咱們這年過得都沒有樂趣。」
嚴峻林聞言,笑著罵了陳步雲一句。
春節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認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穀子一熟為一「年」,五穀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後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藉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節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於。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元日後,開始走親訪友,互送禮品,以慶新年。年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此時,正值「立春」前後,古時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鞭牛迎春,祈願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各種社火活動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
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年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而時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動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節的主要習俗,都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展。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它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歷經千百年的積澱,異彩紛呈的春節民俗,已形成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文化。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長,對親情、友情、和諧、美滿的渴求更加強烈,春節等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要大力弘揚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突出辭舊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