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放在以前,對於皇帝這樣的安排,裴耀卿多少會耿直的諫言一下,但現在他也琢磨出味兒來了,皇帝不需要諫臣,不喜歡有人給他提意見。
我這一把老骨頭,再頂撞聖人,恐怕京兆尹都保不住了。
五年前,李林甫剛剛將他和張九齡斗下來,就在朝會上說過一句話: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諸君不見立仗馬乎?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悔之何及!
這句話的意思,你們看到儀仗中的駿馬了沒有,它敢亂叫,直接就讓滾了,如今明主在上,伱們不要學儀仗隊的馬。
當時有個鐵頭娃,門下省拾遺補闕杜璡,就頭鐵的給皇帝諫言,直接從中樞貶成了一個縣令。
要知道,拾遺、補闕這兩個職位,本來就是諫官,這都不能說話了。
珍饈丞這個官職給到李琩,傷害性與侮辱性,一樣大。
........
十王宅這邊,太子召集諸王,在少陽院見面。
以前的話,他不敢這麼幹,其他親王有些也不是太將他當回事,畢竟是個窩囊太子。
但是這次不同,十六個籠中鳥,有一個要自由了,就算太子不召集大家,他們也想碰個面聊一聊。
可惜太子的面子也不是很大,就來了十個人。
老大慶王李琮、老四棣王琰、老六榮王琬、十二郎儀王璲、十三郎潁王璬、十六郎永王璘、二十郎延王玢、二十二郎濟王環......
這其中,老大、老六、老十二,是同母兄弟,母為劉華妃,是李隆基後宮當中除了武惠妃之外,唯一生育一子以上的嬪妃(除去夭折)。
「父皇已派中官知會我了,中書門下正在草擬詔書,十八郎繼嗣隋王已是事實,」太子李紹嘆息道:「諸位兄弟怎麼看?」
老大慶王李琮臉色難看道:「於何處賜宅?」
最早從太子這裡知道消息的永王璘冷哼道:
「還能是哪?安興坊,以前韓瑗那破落宅子,與李琩一同立嗣的,還有李璹和李珍,分嗣申王和岐王,食邑沒有從前的五千戶了,削為兩千戶,李琩的壽王食邑歸檔宗正寺,另給一千戶,好像在同州的河西與韓城。」
同州就是以前的馮翊郡,就在京兆府東邊,與河東的蒲州,隔著一條黃河。
眼下的大唐還是州縣兩級制,不過歷史上天寶元年,李隆基又復舊制,改為郡縣二級制。
「奏疏是寧王上的,但背後肯定是十八郎的意思,這小子每天可沒少往寧王府跑,」老六榮王琬咧嘴笑道:
「親王都不要了,寧肯當個嗣王,十八郎好魄力啊。」
「怎麼?你羨慕了?」老十二儀王璲打趣道。
他們這一次的商議,身邊的下人全都遣出去了,沒有內侍監視,門外也不會有人偷聽,所以老六榮王琬毫不掩飾的點了點頭:
「我是真羨慕,別說你們不羨慕啊,我不信。」
太子李紹擺手道:
「別說這種置氣話,父皇設十六王宅,供我等安居,旨在你我兄弟和睦,不可妄加聯想,十八郎雖然繼嗣出去,但仍舊是我等手足,今後相處,仍要像從前一般。」
「呵呵.......」老大慶王李琮冷哼道:
「還相處什麼?人家好不容易出去了,還會回來嗎?以後見面,多是在宮廷宴會,人家已經不會跟咱們坐一塊了,這件事,說難聽一點,是大宗嗣小宗,事實上呢,是李琩不認父皇了,我可是醜話說在前頭,他這麼一開頭,這十六王宅,恐怕會有人效仿啊。」
這話一出口,其他人也是紛紛附和,贊成李琮的說法,試問,誰不想離開這鬼地方呢?只是沒有想到辦法,也沒有李琩那份魄力。
太子李紹聞言,臉色愈發凝重。
是的,老大說的沒錯,十六個親王裡面,像李琩一樣對權利沒有興趣的,不在少數,原因很簡單,被圈禁的時間太久了,喪失了銳氣,身邊諸多兄弟,哪個不是驕奢浮華,只圖享樂之輩。
也就只剩下自己,還惦記著祖宗江山社稷,牽掛著國事政務。
「諸位兄弟聽我一言,
第十三章 珍饈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