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小鶴,你帶呂公子去看看,我在這裡看會書!」
徐鶴聞言,心說你不去也好,於是見劉婆婆已經準備好了,便讓吳德操幫忙推了那獨輪木車,裝著糧食往村里曬場去了。
吳德操雖然是個讀書人,但對金主的話向來奉為圭臬,他也不管什麼相公身份,一撩袍子,將它掖在腰上,就彎腰扶著獨輪車跟著劉婆婆出門了。
可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剛推了兩步,眼看著氣喘吁吁,竟然沒個七十歲的老人矯健。
呂恆這毒舌又開炮了:「徐鶴,你這下人真沒用,剛走兩步就累成個死狗!」
好不容易到了曬場,只見場中圍著一群人,人群眾擺著一張桌子,上面圍坐著幾個青衫打扮的吏員,徐鶴知道,這是縣衙戶房的吏員和白役,而他們旁邊坐著的幾人,徐鶴全都眼熟,不正是今天中午踹門的何糧長那些人嗎?
所謂糧長是國朝初年,太祖爺擔心夏秋完稅時,貪官污吏還藉機盤剝百姓,所以就一拍腦袋想出了個好主意以良民治良民。
什麼意思呢?
就是一個縣裡會劃分若干個糧區,其中以田產最多,名聲最好的富戶為糧長,全權負責稅糧收解。
注意,是收解,也就是說,這幫糧長不僅要負責收稅,還要把實物稅解送到朝廷指派的地點。
以前是直接解送到京城,但這些年南直隸的夏秋糧食只需要解送到淮安府的常盈倉即可。
多嘴一句,自從英宗遷都北京,大運河作為漕運的黃金水道,東南地區的糧食全都是經過運河轉運京師。
由於淮安、徐州、德州、臨清水路暢達,故漕糧先集中於這四個地方,然後漕運北京。
淮安、徐州、德州、臨清作為國朝徵收貢糧設於運河沿途的四個轉運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時人稱為「四大漕倉」。尤其是淮安府常盈倉、徐州廣運倉最大,並置大使、副使各一員。」
言歸正傳,在那群人旁,還擺放著大大小小官府用來稱量糧食的【斛】。
這些斛都是標準重量,糧食裝進去,不需要稱重,只要堆尖放滿就是該斛的標準重量。
劉婆婆這時停下車對氣喘吁吁幾乎要虛脫的吳德操道:「謝謝公子啦,老身自去稱量就行,你們在這大樹下稍等片刻,回去後我給你們煮豆湯消暑!」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