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都沒掌握,那你學《二十一史》可真是學到狗肚子裡去了。
朱厚照卻把頭揚了起來,用驕傲的語氣道:「回父皇,孩兒最喜歡的一篇,是《衛將軍驃騎列傳》,因為孩兒很崇敬霍去病,可以在少年時率領大軍出征匈奴,封狼居胥,建立不世功業。」
朱祐樘原本只是隨便問問,可聽到這裡,連他也對小小年歲的太子刮目相看。
先不論太子崇拜霍去病是否合適,但僅就這氣魄來說,有志向總比沒志向好,而且正好應景,韃靼人突然跟大明交惡,侵犯大明邊關,如今戰事才剛結束。
張鶴齡本來擔心得要命,可聽自己小外甥這麼有志氣,在姐姐眼色支使下,他趕緊走出來為小外甥唱讚歌:「陛下,可喜可賀,太子有如此見識造詣,將來必然是有為明君……」
旁邊一干大臣都用鄙視的目光瞅向張鶴齡,看皇帝臉色轉好就跳出來拍馬屁,果然是外戚媚上的心理。
不過,這大明朝的皇帝可不是靠武功治國,而是要靠文治,除了太祖和太宗皇帝外,沒哪個皇帝閒著沒事跟草原人過不去,草原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打下來又不能長期占領,封狼居胥的意義何在?
朱祐樘從最初的驚喜,變成憂慮,最後臉色沉了下來,規勸道:「明君當以德行安天下黎民,令國祚昌榮,窮兵黷武可非仁君之所為。」
這話說到文官們的心坎兒里去了!
這才是賢明天子應該有的評斷,而不是像張鶴齡那樣說上兩句頌揚的話,就以為太子真的要當開疆拓土威加四海的武皇帝。
「孩兒不同意父皇的說法。」
就在眾大臣皆都點頭同意,有大臣還準備站出來說兩句「吾皇聖明」的激贊之言時,太子朱厚照卻態度堅決地開了口。
張皇后一聽急了,我這皇兒,平日裡老老實實的,今天竟然敢當著文武大臣的面出來頂撞他父皇。
她拼命給兒子使眼色,可朱厚照激動得滿臉通紅,昂著脖子準備據理力爭,他老娘所有的暗示全都白費了。
「孩兒認為,外夷侵犯我疆土,若君臣不能齊心,將士不能奮起,長此以往只會令邊疆不守,遲早難免會有靖康之恥、崖山之禍,那華夏之土便會為外夷侵占!」朱厚照擲地有聲地說道。
朱祐樘被兒子這一套一套的「歪理謬論」震驚得目瞪口呆,隨即他想到一個問題,兒子從哪兒學來的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還靖康之恥崖山之禍,這難道不是詛咒老祖宗留下來的江山被外夷侵占?
「荒唐,荒唐!」
朱祐樘再也忍不住大聲喝斥兒子,語氣變得極為強硬。
一時間大殿內誰都不敢吱聲,龍顏震怒,誰說話誰找死。
只有朱厚照依然不服,倔強地與朱佑樘對視,「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
朱祐樘突然側過頭,看向沈溪,喝問:「沈卿家,太子這些話,可是你教的?」
沈溪本來正在看熱鬧,突然被弘治皇帝點名,心裡直叫冤枉……我連您老要問什麼問題都不知道,怎會提前教太子這些話?怪只怪我平日對太子說了很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警醒之言,令熊孩子害怕,一旦怕了,他就喜歡多問這方面的內容,把我的話歸納出來在您老面前陳述。
說不是他教的,其實還是他教的,但這個時候怎麼能據實而言?
「回陛下,臣並不曾教導太子這些言論。」沈溪趕緊出列告罪。
朱厚照此時也站出來為沈溪說話:「不關沈先生的事,這些想法,都是孩兒自己想出來的,遠的不說,且說那韃靼人吧,屢次犯邊,而我大明將士能將外敵驅走,是因父皇平日裡善待三軍將士,將士願為朝廷守衛疆土之故……可若連父皇都不想戰,那將士憑什麼浴血沙場,精忠報國?」
朱厚照最初說得那是有理有據,氣勢不凡,但說到後來,缺乏語言組織能力的缺憾便暴露出來,但仍然話粗理不粗。
就連在場那些平日裡崇尚文治的儒臣,也不能否定朱厚照這番話的正確性,天子尚且不能堅定必戰之心,何況三軍將士?
大殿內重新恢復了寧靜。
靜得讓人害怕。
皇帝跟太子在治國理念方面有了衝突,這在歷朝歷代來說都是極其危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