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他這樣的正七品編修,外放的時候,最差的情況就是外放到地方的普通從六品職務,比如省巡撫衙門、府衙門上的普通官職,地方上的州同什麼的,這樣基本上就是可以宣告政治生涯到了盡頭,繼續升遷的機會是會有,但是肯定是會落後被人一大截。
而普通的外放,則是調任到內閣各部里的從六品職務了,品級雖然不變,但是依舊是京官。
好一點的外放,則是調任到地方擔任一縣縣丞,為什麼這麼說?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如今大唐王朝,基本上已經是不會讓新科進士、博士擔任一縣主官,甚至縣丞都是不給了,基本都是挑選有經驗的官員擔任縣令。
此外,因為地方一把手的重要性,李軒去年嚴令吏部那邊要高度重視縣令、知州、知府這三個級別的主官以及副官,。
並且適當的提升品級,尤其是一縣縣令,他們手底下掌管著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人的生活,再怎麼重視都是不為過的,而這樣重要的職務只是一個正七品,不適合,所以吏部很快就是改了。
如今大唐王朝里的知府,品級是正四品,和明王朝那邊相當,而省直隸州知州則是正五品,嫡屬於府的知州則是從五品,到了縣令這個級別後,則是直接提高到了正六品。
而府同知,直隸州同,州同、縣丞,品級也是大幅度提高,基本上只比主官低一級,同知是從四品,直隸州同是從五品,州同是正六品,縣丞則是變成了從六品。
調到地方擔任從六品的縣丞,如果是用明王朝的觀念來看,那是很差了,但是在大唐卻是不一樣,因為大唐的縣令,很多都是縣丞里升上來的,而外放當縣丞,那擺明了就是來鍍金的,在縣丞這個職務上過渡幾個月,基本上就能升任正六品的縣令了。
有了主政一方的經驗後,後續的路就好走了,繼續在地方混的話,能夠按照著直隸州同、或者知州、再到直隸州知州、再過來就是同知、知府一路走過去。
如果途中能夠調回中央,然後再次外放的話,那麼升的會更快一些!
外放地方擔任主官鍛煉,調回京師任職,再次外放地方擔任主官,如此循環,這是目前大唐吏部培養高級官員的主要方式,能夠得到這種待遇的,基本都是被認定以後有機會擔任一省巡撫或者是一部侍郎的潛在人才。
所以在如今的大唐王朝,對於傳統文官而言,主政一方的經歷是非常重要的!
而對於張平陽來說,最好的外放是被外放到條件比較好的縣任職縣令。
這意味著可以兩級跳,而且還是主政一方,並且還是容易出成績的地方,而這個條件比較好,並不是說當地發不發達之類的,而是說容易做出成績來的,這樣的人,在後續的升遷基本就跟坐火箭一樣。
秘書處里的幾個混的好,被陛下賞識的前輩們,通常任職三年期滿後,都是被外放為一地主官,而其中一個從五品的侍講,去年外放的直接就是外放為正四品知府,今年已經是調回京師在農部任職從三品的司長。
等他再一次外放的話,最次也是一省布政使了,再過多幾年,他就可以角逐巡撫乃至侍郎,成為真正的朝廷重臣!
張平陽自然也是有著野望的,想要出頭,他不想和一部分翰林院裡的人一樣,在翰林院裡任職一年後,就是被拋棄了,外放到地方的普通職務上。
翰林院官員的每一期任期最高是三年,但實際上能夠做滿三年的卻是不多,而能夠坐滿三年才被外放的,那基本上都是在翰林院裡紅得發紫的人!
他想要在任職滿一年後,試圖繼續留下來,繼續在翰林院裡任職,干滿三年,然後外放就是擔任一地主官,這樣,未來的路才能夠更加通暢,假如以後還有機會再一次回到翰林院任職,那就再好不過了。
但是在人才濟濟,而且勾心鬥角嚴重的翰林院秘書處想要出頭,並且被陛下看到,這可不是容易的事。
而這一次,也是張平陽看準了機會,大著膽子向李軒請纓,如果這事能夠辦成,為大軍入城打下基礎,那麼就不愁以後的路。
張平陽為了自己的未來冒險的時候,這齣門的軍情司和翰統的人也是相互對視一眼,然後都是露出了一絲冷哼,各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