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有了工廠後就有及營業崗位,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就有消費。
繼而帶動當地的各種配套經濟發展,比如餐飲,零售、蔬菜肉食供應等等,而這些順帶發展起來,看似一家家不起眼的中小型企業,乃至個體戶,才是當代大唐社會裡的主要工作崗位提供者。
所以很多地方衙門想要發展經濟,都是想要找到企業開工廠,這樣就能依託工廠帶動一系列的行業發展,最終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
而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在帝國經濟發展計劃執行五年之後開始收穫果實了。
隨著宣平四十五年的結束,施行全球經濟發展計劃五年之後,帝國的多部門陸續通過大唐朝報,宣告了過去五年的發展成果。
國民生產總值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工商業生產總值的提升幅度巨大,而這還不算重點。
重點是人們的收入水平普遍增長,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有較大幅度的上漲,進一步提高了帝國中等收入家庭的比例。
本土範圍以及海外領地一起,帝國總人口達到了四億三千萬人,其中達到了中等收入水平的家庭,占據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左右。
而這個數據在經濟發展計劃剛開始執行的時候,只有百分之十八。
看似過去六年只提升了五個百分點很少,但這可是全人口比例的上漲啊,每一個百分點的背後都是代表著帝國在這一方面做做出的巨大努力,長期執行現有的經濟發展策略,最終把中等收入家庭的比例提升到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四十,最終讓帝國的人口結構演變為橢圓形架構是有極大的機會的。
同時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也是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而這一部分收入的上漲,主要是來自於工商業提供的工作崗位,尤其是在偏僻窮苦地區的工商業工作崗位的提升有直接聯繫。
———ps——
老群沒了,建了個新群,大家可以加一下,雨天我常駐,沒事聊天打屁,群號31779983。雨天恭候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