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耿繼茂對王彥的恨意,比勒克德渾一也不少,他聽到王彥以經殺向萬安,心裡立馬又驚又怒。
他驚訝於明軍居然這麼快就占據贛北,殺向贛南,怒的則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勒克德渾看他的樣子,就知道他沒有選錯人,耿繼茂是絕對不會向王彥投降,有他去守萬安,必定是竭力死戰,敦促兵馬拼死守城,為他爭取足夠的時間。
耿繼茂明白眼下清軍的局勢,他行了一個滿禮,匆匆而去。
勒克德渾看著他離開大帳的背影,遂即再次喝令道:「傳令金聲恆,立刻攻城,三日之內,如果不能殺入贛州,本帥讓他提頭來見!」半個時辰後,耿繼茂率領一萬大軍向北面八十里外的萬安縣趕去,清軍大營內金聲恆亦帶領兵馬,在贛州城下列陣,向守軍發起一波接一波的猛攻。
上兵伐謀,勒克德渾在贛南還有五萬多人,王彥在兵力上並不占據多少優勢。
戰場上殺敵一千往往自損八百,王彥率領近兩萬兵馬入楚,此後又收編了近十萬順軍,一萬陝西義軍,合計十三萬眾,但此時除開綠營降兵,即便算上在湖南修整的高一功部,他滿打滿算也只剩七萬多人,戰損接近一半。
這樣還是接連大勝的結果,如果一旦失敗,恐怕他手中兵馬就會敗光,所以這次贛南戰役,他並不想與勒克德渾硬拼,而是盡力保證手下兒郎的安全,不然即便大勝,如果自身損失太大的話,對於王彥而言,也是得不償失。
王彥當年在青州助趙應元舉事,結果清兵圍城,又有原來的大明青州守備李士元,設計暗算趙應元,使得青州事敗,連王彥也險些死在城中。
這次王彥與李士元在吉安相遇,應該是仇人相見,不死不休,但王彥為了避免強攻城池,給手下兵馬帶來傷亡,他卻硬是在城下停了兩天,好言勸,並親筆寫下書信,促使李士元開城投降。
此次贛南之役,王彥的目標便是以最的代價,擊敗勒克德渾,而要做到這一,當然要講究謀略,他的兵力與勒克德渾相當,直接撲上去,必然是一場正面惡戰,王彥並不想看到,所以就必須分其兵,以眾打少,分而殲之。
王彥在取了吉安,進占泰和縣之後,大軍便兵分兩路,一支三萬人由戴之藩、劉芳亮率領,輕裝簡行,走路晝伏夜出,往萬安方向急行,而王彥則帶著另外三萬人馬,以及輜重糧草,大張旗鼓的沿著贛水逆流而上,吸引清兵注意。
他讓士兵用繩索拉著戰船,在江面上緩慢行進,做出正面攻擊萬安的姿態,這便讓勒克德渾得到錯誤的情報,以為王彥只有三萬人馬進入贛南。
勒克德渾見王彥兵少,行軍速度又緩慢,便導致他做出了錯誤的決斷,以為能夠分兵守住萬安,牽制王彥。
孫子兵法有言,「死地則戰!死地,前無進路、後有追兵,必得死戰之地。」
意思是,當部隊陷入前無進路、後有追兵的死地時,只有與敵作決死之戰。
眼下勒克德渾前有贛州明軍,後有王彥兵馬殺至,就暗合孫子兵法之語,但他潛意識裡對王彥的膽怯,卻讓他本能的避免了與王彥決戰,而是錯誤的做出分兵的決策,犯了兵家大忌。
贛州離萬安八十餘里,急行軍一日一夜就能趕到,時間到了夜裡三更,在微弱的月光下,近萬清兵正舉著火把,浩浩蕩蕩向北方奔跑。
耿繼茂也算是將門之後,他從勒克德渾那裡得知王彥五天之內就會抵達萬安,為了能夠堅守城池,他自然想早一入城,以便做好充足的準備,來迎擊王彥的大軍。
這時耿繼茂騎馬立於隊伍之前,回望身後的火龍,不禁連連高聲喝令:「快,加快速度!前面就是萬安,進城之後就能好好歇息」
清軍聞語,繼續向北疾奔,但士卒一連奔走了七十多里,確實在有些疲乏,加之士卒素質良莠不齊,在耿繼茂急促的催促聲中,不覺間,隊伍已經拖得老長。
此時清兵前鋒離萬安只有五里,這讓耿繼茂鬆了一口氣,遠處城牆上的清兵巡哨,也發現從南面來了一條火龍。
巡哨立馬向沈志祥稟報,他急忙起身,來到城上觀看,知道是勒克德渾派了援兵過來,頓時大喜,「是大營過來的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