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下三分,各方都占據一個優勢,金國勢力雖弱,但它虎據關中,有函谷、潼關之固,有地利的優勢。
雖不足以氣吞天下,但是守住關中和漢中,經營西域,日子也還不錯。
在征蜀失敗之後,金國上下大概都已經意識到了爭天下,並不太適合他們,只想弄好關中,徐圖向西,割據西北。
清則是站著北方和中原地區,是傳統意義上中國的中心,有北方牧馬之地和兇猛的滿蒙騎兵。
嚴格意義上來說,清並不是一個健康的國家,因為他並沒想過讓治下百姓的生活變好,也沒有想過要給天下帶來什麼,他的目的就是掠奪,這不是一個健康的國家,他其實是一支擁有國家的軍隊,是八旗建立的軍事殖民政權。
在滿清,他的一切都是以軍事征服為前提,所以的一切都是先滿足八旗和其他軍隊,他們的目標並非要治理天下,而是要對天下進行殖民。
可以說,這是一種先軍政治,整個國家被八旗貴族掌控,而不是國家擁有八旗貴族。
因為他沒有心思來治理國家,打仗成為他們的主要任務,所以清便充滿侵略性,不斷的擴張它的軍事殖民,才能滿足八旗貴族膨脹的**。
明朝占據南方半壁,是正統王朝,擁有民心。
同清相比,明作為正統王朝,打仗只是明朝的任務之一,軍隊受明廷控制,王彥除了要收復失地之外,還有治理天下,恢復民生的責任。
從弘光朝覆滅,天下糜爛,民生凋敝,大明只剩西南數省之地,到如今據有半壁。
王彥收拾舊河山,不只是光復多少版圖,更加重要的是,他恢復了被滿清催毀的民生,這才是一個正統王朝同滿清的巨大區別。
多爾袞可以不過北方剛剛恢復的民力,橫徵暴斂發動南侵戰爭,可作為一個正統王朝,王彥首先關注的必須是百姓的生計。
從外郭回來之後,王彥便直接去了內閣,召集七國相商議。
因為內閣權力的加強,原來狹小的辦公之地,已經不能滿足內閣的正常運轉。
為了加強朝廷運轉和辦事的效率,六部加上大理寺,全部集中到了內閣周圍,形成了以文淵閣、議事堂、五軍都督府、兵殿、吏殿等十座大殿為主的建築群落,總計占地八百畝,大大小小的建築八十餘座,每個部門都有對號的樓閣,可以方面辦事之人,及時找到,調高效率。
明朝的國事,除了徵稅,開戰等大事,以及年初各部的款項分配,經過議事堂授權之外,一般具體的事物,都是由內閣來進行處理和落實。
內閣七名大學士,實際是行使古代宰相的職權,類似於宋代的群相制度。
內閣中,實行審議表決制度,一般的事物,有多數大學士贊成便可通過,但是遇見大事,必須要有五名大學士通過,達不到標準,則必須有攝政親王定奪,而對於攝政親王的提議,有超過五名大學士反對,則內閣可以不遵從攝政親王的命令。
明朝的國事,首先是議事堂控制大的方向,徵稅、開戰等大事,以及明朝一年的財政預算,這些都由議事堂掌控。
議事堂會議不常開,一般只有年底和年初開一次,或者有議事堂官員對內閣不滿,達到一定人數,可以申請召開議事堂會議,對內閣進行質疑,另外天下遭遇大事,攝政親王有權臨時召集議事堂會議。
明朝具體的事物,則是由內閣在議事堂給的預算之內,進行處理,治理整個大明。
內閣的會議,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每日的例會,一種也是攝政親王提議臨時召開的議事會議。
在文淵閣內,王彥與七位大學士在咨政堂內坐好,小吏備好茶水、糕點,然後給七位國相,每人一份卷宗。
這是王彥讓應天知府莊文烈給他抄來的外郭資料,上面統計了外郭現有的作坊,人口等等信息。
「今天在文淵閣議事,孤是想和眾相商議南京外郭城貧民的安置問題。還有朝廷注入資金,或者給予優惠政策,幫助作坊恢復生產,鼓勵開辦更多作坊解決平民生計的問題。」王彥坐在中間,直接開口對眾人沉聲說道,「外郭的情況都在卷宗上,原有的五百餘家各種作坊,現今復工的只有一百餘家,整個外郭城有二十萬百姓,沒有生計。這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