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內的官兵和錦衣衛開始清洗唐王的屬下,除了極少處發生火併之外,總體來說南京城內,並沒有發生大的騷亂。
這主要是應天府派出了大量的衙役,高一功分出一部分人馬,維持秩序,加上南京內城裡主要居住的都是富人權貴,黑幫無賴和惡棍主要在外郭城,所以南京治安尚且穩定。
當然軍隊內部的火併,多少影響到城中的治安,不少被殺散和逃脫的擁唐派的士卒和軍官,逃入民居,官兵和錦衣衛進行追擊,誤殺和錯殺,在所難免。
不過,有官兵和錦衣衛控制,應天府的官差在街面巡邏,倒也沒出什麼大亂子。
通濟門,城中的混亂還在繼續。
百戶韓常是通濟門的城門官,但在此駐守的軍隊,有三百多人,另外兩個百戶與他一同駐守,附近還有近千人馬在城牆或是街道上巡視,隨時都能趕來支援。
另外兩個百戶,一個叫趙廷遷一個叫周榮,都是從武學卒業的武生,許是覺得大局已定,趙周兩人心情極好,在城頭上高談闊論。
楚王是武學祭酒,武學生都是他的門生,兩人是絕對的楚派,思想上也深受王彥的毒害。
兩人說著,唐、魯兩藩掣肘楚王殿下,使得朝廷力量不能集中,這次兩王自作孽,居然欲圖謀反,現在被朝廷鎮壓下去,今後朝廷在無人掣肘楚王殿下,楚王就能全力練兵備戰,光復舊河山。
王彥在教育武學生和太學生時,有意的降低皇帝的重要性,可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是靠忠君思想來凝聚人心。
現在突然說不要忠君,就會使得人忽然沒了信仰,人心就沒法子凝聚,就會造成思想上的混亂和迷茫。
這麼大一個國家,這麼廣闊疆域和眾多人民,怎麼才能凝聚在一起,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想像體存在,才能保持國家不分裂,不混亂,所以王彥提出煌煌大漢的觀念,用忠於大漢來取代忠君,使得整個天下有一個共同的觀念,將天下的人凝聚起來。
這就是從舊王朝,向民族國家的轉變。
這樣一來,以前將士打仗,除了當兵吃糧之外,就是忠於君王個人,現在是忠於大漢族。君王是一個體,而惶惶大漢卻包括了士卒本身,他們不僅是為朝廷打仗,也是為了他們自己戰鬥,所以武學生大都十分激進,民族主義難免抬頭。
周、趙兩人,顯得十分振奮,韓常也微笑附和著,可卻總有些心不在焉。
方才,城樓對面的酒樓里,忽然一道用鏡子反射的陽光,射在他的臉上,引起了他的注意,然後又打出了三長兩的閃光,他知道這是唐王在聯絡他。
這個時候,唐王派人聯絡他,又打三長兩短的閃光,他只要聯繫眼下城中的局勢,就大概判斷出了唐王要從他這裡出城。
可他向左右看了看,城門處的三百多士卒,心卻不禁一陣抽搐,這裡面只有一百人是他的屬下,並且他未必全都指揮得動,畢竟部下中的多數人都不知道他是唐王的人。
如果城中沒有戒嚴,官兵沒有加強對內的防守和注意力,他還是有辦法,將唐王個人送出城去,可是現在,除了周、趙兩人的兩百人之外,附近到處都是巡邏的官兵,他們隨時可以趕來支援,就算唐王帶著一千捧日軍,也未必能夠沖開城門。
城門不是房門,一腳就能踹開,像南京的城門,都是鐵皮包裹,兩尺多厚,上萬斤重,個把人根本打不開,要一群人推,而就算打開城門,還有吊橋,那得用絞盤才行,沒半柱香的功夫休想打開,而這麼長的時間,足夠附近的官兵趕來。
韓常唯一的指望就是先殺了趙、周兩人,在士卒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將唐王等人墜下城去。
只是他一動手,城門處就會失去控制,他必然會和趙、周兩人的屬下刀兵相向,唐王殿下也會處於危險中,不過唐王畢竟是親王,士卒沒有明確的指令,因該不敢對唐王出手,他只能寄希望於此······
韓常思緒急轉,額頭已經布滿了冷汗。
唐王府邸,隨著官兵與捧日軍兵戎相見,高一功只得抽調人馬,猛攻唐王府邸。
一個千人隊的武生,手持自生火銃,蹲在府門前,不少人帶著梯子,爬到院牆上,往裡面放銃,唐王府被銃丸打得稀爛。
一名名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