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利,或為財,或為名。為財者,撈得是真金白銀,為名者,置框於衙門前,讓商人百姓自行繳納賦稅,謂之父母官也!
……
楊廷麟一下說了好多,當他說到最後,忽然心中打定主意,又正色對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微臣以為江南官場會如此,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我大明設南北兩都,而官場默認,應天府陪都之官吏,皆是官場失意養老之所。如此一來,陪都之官,仕途無望,便有追求享樂之心。如此,實在不妥!」
這種事情,要是換了一般官員的話,那是萬萬不會說出來的。因為這個事情,本身就是這樣,告訴了皇帝,難道皇帝還會改變?而且這事要傳出去,對於京師這邊的官吏來說,也是不喜歡聽到的。
不過楊廷麟就是這樣的人,耿直,有追求。既然說到了,他就不管這事是不是屬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也要說出來給皇帝知道。
在原本的歷史上,楊廷麟被楊嗣昌打壓,最終擺官回鄉。按理來說,他應該對崇禎朝是有意見的。畢竟楊嗣昌的勢大,就是崇禎皇帝偏聽偏信導致的,他楊廷麟就是這事的受害者。
可是,當李自成攻入京師,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傳到南方時,楊廷麟慟哭不已,遂於江西募兵勤王,自號兼山,意在效法文天祥(號文山)、謝枋得(號疊山)這兩山氣節。事實上,也身兼力行,最終抗清兵敗後投水自盡殉國,諡文正。
此時,楊廷麟說完之後,就昂首挺胸看著崇禎皇帝,反正已經說出來了,不管是禍是福,自是要為自己說得話承擔後果。
可誰知,崇禎皇帝聽了之後,卻是笑了起來,這和楊廷麟想得有點不一樣。
因為他想著,這個事情,皇帝就算不生氣,也會迴避這個話題,因為其他朝代都沒有,就只有大明朝有,而這,就是成祖搞出來的鍋。
他有點想不明白之下,崇禎皇帝卻已經開口說道:「有關陪都之事,朕也一直在考慮,如果只是作為閒散官員養老之所,確實有些不妥……」
楊廷麟聽得臉上立刻露出了詫異之色,他想著,自己已經是敢言了,沒想到皇上竟然還真是毫無顧忌,自己都說陪都乃是閒散官員養老之所這樣的話,這話皇帝說出來,合適麼?
然而,崇禎皇帝似乎一點都不在意合適不合適,依舊在說道:「大明的疆域廣闊,如果都城只是在京師的話,對於南方實在太遠,就有點鞭長莫及了。將來朕還有別的打算,南方就會變更更為重要。因此,朕想著,不能讓陪都的官吏都成了吃乾飯的閒漢,如此一如卿所言,無所事事之下,反而帶壞了江南的風氣。」
楊廷麟聽得目瞪口呆,皇上這是要幹什麼?難不成要遷都?
成祖遷都京師之後,後來的皇帝,其實是有想過要遷回應天府的,只是各種原因,哪怕都為遷都準備了,最終也沒有遷回去。
遷都,是個大事,涉及方方面面,不是那麼輕易能遷的!
他還沒來得及開口問,崇禎皇帝就自己說了:「朕的想法,是讓陪都的官吏,切實履行他們的官職,六部九卿,該幹得事情,就得要好好干。當然,主要是對南方各省的事情做出快速反應。」
雖然崇禎皇帝沒說,不過也不用說,涉及到一些重大的事情,當然還是要皇帝來決斷的。
楊廷麟聽到這裡,立刻面露喜色,躬身奏道:「陛下英明!」
他不知道,崇禎皇帝在說這個時候,其實已經在考慮,要不要以後在京師坐鎮幾年,然後去應天府坐鎮幾年,到最後,擺平了北方之後,遷都南方,以長江為樞紐,聯通大明各省,又可爭霸海上。京師這邊,說句實話,交通相對應天府來說,不太方便。
崇禎皇帝此時聽到楊廷麟顯然對他的這個想法,也很是贊同,便放心地對他說道:「如此,朕意欲改卿為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先行過去,替朕糾察官場風氣,等有個基礎之後,朕便會下旨公布今日所說之事,如何?」
如果不先打個招呼的話,就算是升官了,可去南京任職,在於別人看來,那就是失去聖心,當個閒散官去了。
楊廷麟聽了,當然高興了,不但升官,而且他的建議得到了皇帝的回應,這是對他的絕對重視。因此,他立刻躬身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