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白鈺在岳漢城引導下步行兩百米拐過去,迎面撞入眼帘的是一座橫跨於街面的造型宏偉雕刻精湛的石牌坊,三門四柱5樓式,每層分別鏤有文臣武將、八仙過海、梅花等圖案,寓意梅花香自苦寒來,惟有苦讀詩書才能實現抱負光宗耀祖。
鄭氏家族族長鄭守福今年82歲,駐著拐杖,在兩位家族晚輩攙扶下迎上前抱拳鞠躬,白鈺快步跑到他前面雙手托住他連聲道:
「鄭老爺子和我爺爺差不多年紀,不能行此大禮!」
鄭守福口齒倒挺利索,握著白鈺的手道:「感謝湎瀧人民的父母官光臨鄭家,鄭家蓬蓽生輝無上榮幸。」
白鈺笑道:「沒老爺子說得那麼隆重,我就是來認個路串串門,陪老爺子聊聊天。」
鄭守福拔高了說,白鈺卻擺出低調親民的姿態,雙方各有所需。
一路寒暄,眾人簇擁著他倆來到鄭氏祠堂。
門前一對威武的大石獅守衛在兩側,10座旗杆石呈八字形對稱排開,門樓通體用珍貴的黃花梨木建造,祠內136根粗梁大柱之材全是馬來西亞的貝殼杉,門廊柱子上的對聯更是氣勢宏大:雙龍臨江千秋盤勝地,群馬回首萬代降英才。
祠堂是嶺南地區罕見的五開間,規模宏大,構架壯麗。站在大門門廊向裡面祠堂方向看,其軸線不偏不倚正對著後面一座圓錐形小山,在地理布局上叫「金字面」,屬於風水學說里的文筆峰,以它作為宗祠的朝山有利於宗族在科第上的發跡成功。
大門結構複雜卻顯得精緻,為了正面和背面都達到和諧的比例和正確的尺度,遂以門閥為界,內外兩半分線處理,外半是華麗的三間「引鳳樓」,內半是簡單的一三開間單檐歇山頂,其做法與古希臘雅典衛城異曲同工。
祠堂為磚木石結構,由庭院、門樓、廡廊、前天井、正堂、後堂、後天井、後寢組成,面積1200平方米。正堂中央懸掛清代鄭家狀元所題經義堂匾額,大梁雕刻著鰲魚吐雲、龍鳳呈祥等精美圖案;四個石基深刻鷺鷥戲蓮、鳳戲牡丹、仙鶴登雲、喜鵲含梅紋飾。
鄭守福邊走邊介紹,說原先在基杜的鄭氏祠堂修建於明朝末年,幾百年沒人數得清到底用了多少根木柱;民國拆遷時特意留心清點,發現共117根木柱,可按照原樣建成後再數,又數不過來了。
鄭守福又說基杜鄭氏祠堂有四大謎團,除了木柱數不清外,還有「引鳳樓」兩側磚牆不沾灰;整個祠堂裡面不結蜘蛛網;燕子不在祠堂里做巢。可惜搬遷過來後都不見了,磚牆兩天不打掃就髒,蜘蛛到處結網,燕子照樣做巢。
「祖宗靈氣搬不來喲。」鄭守福語氣裡帶有濃濃的粵南方言。
白鈺道:「重在傳承與紀念啊,湎瀧地區象鄭氏祠堂這樣原汁原味保留明末清初建築風格的,恐怕不多見。」
岳漢城在後面應道:「每年鄭氏家族清明祭祖是轟動湎瀧、基杜兩市的大事,附近三四條街都要提前封路嚴禁車輛入內,就這樣還是擠得水泄不通。當年鄭氏家族雖舉家遠避,基杜那邊還有很多枝蔓。數以萬計鄭家子弟從早等到晚就為了進來拜祭列祖列宗,然後到引鳳樓親手摸摸『靈智石』,保佑自己及孩子靈智大開、逢考必過。」
「『靈智石』恐怕類似北方很多地方的狀元石、智慧木吧?」白鈺含笑道,「出自什麼典故?」
岳漢城道:「鄭氏家族在清代乾隆年間出了位狀元,據說小時候愚鈍玩劣朽木難雕,後來在海邊玩耍時撿了塊呈火焰狀的石頭帶回家,每天把玩,也奇怪從此性情沉穩起來,學習方面也象開了竅,一發不可收拾地接連取得捷報直至被乾隆皇帝欽點為狀元。後來那塊石頭被稱為『靈智石』供奉在『引鳳樓』,成為鄭氏家族祖傳之寶。」
鄭守福道:「按祖訓『引鳳樓』每年清明祭祖開一次供子弟參拜瞻仰,今天白書記大駕光臨可破例三間全部開放以迎貴客。」
「噢那真是太難得了!」岳漢城驚喜道,「白書記,『引鳳樓』不止『靈智石』,還有很多明代就遺傳下來的寶貝,都保存完好價值不菲!這些年來我也只有幸瞻仰過主樓,兩側副樓都無緣叩拜!」
那豈不是送上門來的機會,正好看看談戎提到的明代摹本《尋隱者不遇》!
第2783章 鄭氏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