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原型無法滿足「全能」的情況下,暫時讓步。
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三號原型坦克在改裝成三號突擊炮後。
剩下的拆去一部分上層炮塔,留下完整的底盤,並在上面安裝了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lsfh105s型榴彈炮。
這種專為坦克設計的輕型榴彈炮搭配置了一套自動裝填系統,富餘的空間和幾乎等於沒有遮蔽的上層,僅用6毫米的鐵皮包裹著下半部分。車載32枚炮彈,其中12枚在車內空間不夠的情況下被懸掛在車位後方伸出的一截半米金屬盒內,可以讓車體保持重心平衡。
基本上等於沒有裝甲的這種改進型裝備,在部隊服役後定型為三號l型。所以第1裝甲師才有一個被賦予「機械」二字的炮兵團,整個炮團全部配有機械化拖帶裝置,形成獨立的武裝部隊,為前線大部隊提供了快速、跨射的火力支援,也為壓制敵方火力創造了條件。
第1裝甲師的成軍離不開多次的實戰經驗,一戰時的坦克部隊缺乏有效的互相增援機制,在與義大利的戰爭中,坦克部隊曾經遭受了一次重大打擊。
血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曼施坦因、隆美爾、古德里安三人總結經驗教訓,重新規劃,在國防軍裁軍重組和獲得超限國防預算經費的同時,陸軍主戰裝備也獲得了豐厚的資金支持。
但是,三位將領的作戰理念各不相同,古德里安更加崇尚以輕型坦克為核心、空軍掩護、迅速對敵切割包圍、然後逐個擊破的快速作戰思想。他認為只有空地立體支援,快速對敵打擊,才最有可能攻其不備、主動靈活,隨時改變戰場形勢。埃里克詳細閱讀了這份報告,也非常欣賞古德里安的見解。
在對古德里安這份報告的批覆中,埃里克毫不猶豫地寫上了「閃電戰術」這個新名詞,於是閃電古德里安的名頭被傳開了。
隆美爾的思路同樣也是以速度取勝,卻和古德里安有不同之處,有過和武裝運輸車同時作戰經驗的他,看中了突擊隊的能力,傾向於二者相結合的組合重拳模式,以雷霆之勢瞬間癱瘓敵方守備力量,迫使對方在無力反擊的情況下繳械。與古德里安相似的地方就是對空軍協同作戰做了要求,而且都屬於運動戰、殲滅戰。
埃里克看到這份報告後,同樣非常感興趣,又用「雷霆出擊」做了批覆,雷霆隆美爾的名頭也開始傳播。
埃里克用後世的眼光審閱了他們的報告,認為兩位將領的思路都是對的,而且都屬於快、准、狠的作戰模式。古德里安的閃電戰術是日後的常態化戰術,迅雷不及掩耳的打擊,可以瞬間運動至敵方核心,打亂敵方的整體部署,在戰略戰術上值得全軍認真研究。隆美爾的戰術思想更多的是圍繞已方集中優勢火力、兵力,對敵重點目標實施突擊,以坦克為活動掩體、步兵清場、空軍協同掩護,做到一擊必殺。
有了好的作戰理論,並不等於部隊的整體實力得到了提高,更主要的是裝備的合理配置。要實現兩位將領的作戰思路,需要有龐大的預算支撐,說到底就是錢的問題。
目前,第1裝甲師現有的配置,是曼施坦因綜合了隆美爾和古德里安兩人的意見之後實施的方案,但是,因為坦克的研製速度跟不上部隊的需求,也滿足不了任何一種作戰思路。同時,陸航的組建才剛剛開始,未來戰爭參雜了陸航這一體系後,戰術也會大不相同,因此,各軍兵種之間的磨合還有待時日。
因為龐大的國防預算都會用於刀刃上,坦克的研製雖然也有一部份,但相比之下只是些毛毛雨,短時間內難以完善兩位將軍的戰術理論。然而,此時的埃里克也沒有錢,埃里克公司的錢無限制地用於改進火箭研究上了,更何況公司正面臨著國家對大托拉斯的打擊。如果有錢的話,埃里克會單獨為這兩條理論打造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戰術部隊出來。
曼施坦因的全摩托化裝甲師相比兩人的方案就溫和了許多,埃里克只能選擇這種目前可以承擔得起的方案,雖然過於常規化,但有限的財政支出只能先保留建制,日後慢慢實現目標。
儘管國內對於組建裝甲師和將領們的戰略、戰術有不同的想法,但並不反對國防軍逐步強大,促成了德國目前輝煌的軍事成就,並讓德意志聯邦成為了世界上裝甲部隊理念最為成熟的國家。
精簡過後的國防軍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