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能源,又無財力,現在就是一窮二白,民眾連肚子都吃不飽,他們還會迷戀現在的政府嗎?米勒先生的美國之行本身代表著德、美之間的合作誠意,可是,米勒先生卻一無所獲,這就是美國各界的誠意嗎?若是連起碼的誠意都沒有,合作的基礎又在哪裡?首相閣下,請你幫德國分析分析。」
聽到利赫諾夫斯基的說話,美國副總統柯立芝立馬犯難了:「閣下的話不是沒有道理,但並不是美國不肯幫忙,實在是貴國需要的東西太多。換言之,美國的確有很多東西可以賣給貴國,貴國想買多少都行,但是,貴國必須主動排除其他因素,對!就是其他因素。我相信幕僚長閣下聽明白了我的意思,當然,這也是美國人民的意思,包括總統在內,因為美國人不可能做不明不白的生意。」
美國也有自己的顧慮,德國需求量實在太大,特別是石油的需求量。美國在1914年到1918年整整4年的時間裡向全世界出售的石油也不及德國此次的需求量,很難讓人不把德國理解為別有企圖。美國可不會樂意看見一個在埃里克總統手中再次強大起來的德國,那會比霍亨索倫王朝時期的德意志帝國更加可怕。美國堅決反對布爾什維克,但也同樣對德國的發展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