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背著手,慢慢的帶著親衛朝著遠處走去。
看著李承明就這樣走了,王福生感覺心中有些不得勁,明明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怎麼郡王殿下就這副模樣?
不提身後王福生是如何想的,其實李承明也沒有在意他怎麼想,雖說跟王福生說是巡視軍營,但腦海中卻依舊想著王福生剛才所來稟報的事。
對於有人響應自己一事,其實李承明心中早就猜到了,畢竟諾大的大唐,怎麼也不可能是李世民一手遮天。
別看李世民在史書中有多英明神武,寫得整個大唐好像就他一個人打下來的,就連李淵起兵都是他李世民逼著自己老爹才起事的。
可是,若真的如此的話,那也太小看李淵了,若當初的李淵沒有反心的話,他李世民一個次子,怎麼也不可能掀起風浪的。
古代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雖然隴西李氏有胡人血脈,但真當封建禮教是擺設的不成?
也正是因為他沒有看清李淵此人,自然也知道身為帝皇,怎麼也有幾個忠心的臣子,特別是大唐這才建國幾年,李淵身為帝皇,威嚴日重,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所以才對有人起兵響應一事沒有什麼懷疑。
甚至,王福生不知道,對於李藝還有李孝恭的底細,他都沒有李承明知道的來得多,畢竟這兩人也算是初唐明人,李承明還是看過這兩人的史料的。
李藝,也就是羅藝,在史料之中,此人也曾經起兵謀反過,不過那時候是在李世民已經登基為帝之後,可惜後來連一個州郡都沒打下來,就被人打敗了。
而他之所以會起兵謀反,是因為他早已與李世民反目,這人是比較堅定的太子黨,曾經李世民派人送禮給他,他自接將禮扔出去,又暴打了送禮之人,算是將李世民的臉打得啪啪響,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之後,害怕李世民秋後算帳,直接起兵反了。
而另一個李孝恭,歷史上倒是沒有反,而且還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被排在長孫無忌之下,不過他對於宮變上位的李世民也不待見,沒少說李世民的壞話。
李世民對於李孝恭也很是防備,雖然沒有殺他,但是卻收了他的兵權,然後又改趙郡王為河間郡王,剛到五十歲便鬱鬱而終了。
這兩人起身,對他來說是一件不錯的消息,因為兩人起身,至少讓整個大唐知道李世民是宮變謀反,而他們才是真正的撥亂反正的正義之師。
雖然歷史是由勝利者寫的,但是這個名卻很是重要,特別是現在他的勢力還不強的時候,一個正義之師,想必會給他帶來不小的好處。
不過,李承明現在所想的卻不是這個名頭之事,而是李藝和李孝恭之事,這兩人比他的實力還要強大,再加上他現在身份雖也是郡王,還是太子之子,但年齡是硬傷,那該如何才能收服這兩人為己用呢?
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