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綜合體,不可能游離在體制外太久。而西北朝廷的那些君臣,為了將其收為己用,鬧是一肚子的心思,但相比容易抱成團的軍人集團,自己這些利益密切的外圍勢力,顯然更容易作為突破口。
象名聲在外的王維、杜甫等人,明里暗中都收到過類似的示好和許諾,不過杜甫那人是個死心眼,對政治又很不敏感,據說密友房倌已經派出了說客,頗有些許諾,卻被他嚴詞逐出。
而對王維來說,則是這些年沉浮的太多,已然厭倦這些東西,只是一心事學,從另一方面說,光光那些為數眾多的門子弟子在那裡,僅憑他們的成就和名聲,就是一支足以立於不敗的政治資源,至於官爵名位什麼,對著位大宗匠來說,反到根本無關緊要了。
既然說到這裡。另一位客人也開口道,
「兄長之心,弟已明曉,還是就此拜別了」
他正是王維的大弟,黃門侍郎王縉,字夏卿,與大兄王維,俱以名聞,舉草澤文辭清麗科上第,也是一對才子進士兄弟。兩人自小感情甚好,也是此次前來的說客之一。
但此刻,
他一臉苦笑的看著自己的長兄,已然知道自己來擔任說客的任務,基本已經失敗,不過卻沒有多少懊惱和失望的意思,反而誠心的祝願這位兄長,。
「兄長的心意弟領了,只是身在其中,多不由己。或許將來或許還要仰仗一二呢。」
看著灑脫王縉而去的背影,便如王維,也沉重的只能在心中,這麼默默念上一句。
「夏卿。走好」
這就是大家世族的生存之道,多一個選擇的方向,就多一個復興的機會,雖然祁縣王門的本宗暫時已經暫時沒落,但是這些族人中,還有崛起的可能,只有一個選對了路線,就能保證家族的血脈和傳統,更好的而延續下去。
另一個地方,一行打著「救」字旗的隊伍,剛剛進入了通化門。
率領軍醫團,巡診河北,主持防疫諸事的總醫官李想鶴,奉命回到了長安,準備為新建京師學堂中官定六學的醫科分院開幕,作為南北兩位陛下小小妥協的產物,這裡將成為太醫署那些人養老的地方,那些老太醫將在這裡繼續發揮餘熱,廣授門徒。
但是他一回來,甚至還沒來的及接風洗塵,就因為屬下的密報,在臨時的官署里,爆發了激烈的爭論。
「你們怎麼能如此行徑作為」
「是你不識時務,莫怪我不顧師門情面。」
來人鐵青著臉威脅說。
「師兄你怎麼就不明白,」滿面儘是風塵顏色的李想鶴,有些氣妥又有些無奈的竭力勸說道。
「師門與我有大恩,但是梁府以國士待我。再說我下所做的都是光明磊落,造福民生大有裨益的大義之事,無陰私不可對人言的,師兄卻借我之名,在軍中營鑽打探,你究竟想要什麼。」
「我的苦心,還不是為了師門弟子一個更好的前程」
來人更加激烈的道
「前程,難道那點虛名權位很重要麼。那些師門子弟,願意為國家出力固然最好,但是為了黨附一方而奔走,就非我門醫道傳世的本意了,」
「有了權位的臂助,才能將師門之道,更好傳澤天下,你空執著一大寶山,卻不得善用。我這是為你好。」
「師兄你這麼熱中探聽本軍之事,恐怕也不是師門的本意把。」
李想鶴的心思和聲音一下冷了下來。
「個人的恩德,與國家的大義,孰我不得不取捨,就算師門也一樣。」
「師兄你請回把。看在師門的情分上,我不與你計較,但也別在出現在我面前了。」
「你好。好個忘恩負義。」
對方氣沖沖拍案的離去,他輕輕嘆了口氣,師門之大也難以避免位權勢功利所腐蝕,誰能想到幾個太醫署的頭銜,就讓號稱超然世事的師門中某些人,為了黨爭而奔走,居然自己門下一營兩院這數以千計軍醫弟子和學徒,都被當作重要的籌碼給惦記上了。
只是他不知道,這位師門的說客,剛出沒多遠,就被一火強人蒙頭當街撲倒,蒙上麻袋,拖進僻巷,很快出現在一個秘密的刑訊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