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其中一部分人,在唐軍的序列中被格外的警惕監視著和保持距離,至少有兩個營的將士,衣不卸甲,手不離刀弓的圍攏在他們周圍,這些人鎧甲行裝看起來都十分陳舊,並且缺少維護和修補,但是久經沙場見慣殺戮的那種兇悍之氣,卻是低眉順眼到麻木的表情和徒手,所不能掩蓋的。
因此這一路過來不是那麼的太平,雖然之前在爭奪西域諸國的控制權中,安西軍民不乏與吐蕃人交手的經歷,但這是成建制吐蕃人第一次大規模進入安西的腹地,還是沒少引起當地沿途的騷亂和緊張,雖然他們是作為拓羯藩軍的徒手補充營身份而來的。
達扎路恭統帥下侵入關中的吐蕃將士,在連番大戰之後至少有數萬人做了唐軍俘虜,河西兩路戰線全面大潰決後,十幾萬各族將士連帶大舉遷入的軍民附庸人口至被留在了低地河西的境內。
其中最彪悍附有戰鬥經驗被專門挑選出來,打磨性子組成了新的敢死校節軍,參與對吐蕃本土的攻略;隨著吐蕃勢力在青唐乃至孫波如的全面潰退,又獲得了將近十餘萬以青壯為主的吐蕃遺民;然後以河西行台和安西都護府聯合征討那些附從西域小國,從其國中又收降吐蕃軍民數萬。
因為戰敗投降被俘等原由,留在大唐境內的吐蕃軍民累計多達數十萬計,如此規模龐大的敵國人口,反而變成各地最頭疼的一大麻煩。
就算將他們全數打散發遣到各地軍莊、邊地去充當勞役軍奴,也需要一大筆遷移和安置投入,而且周期漫長,因此到現今為止,仍有大量被就地編管吐蕃俘奴,在河西隴右境內充當簡單的粗重勞役,並沒少生出事端,也處死了不少人。
但隨著樞密院開始經略安西大策劃的展開,也有人想起來這些吐蕃人來,把他們其中最精壯並沒有家室的挑選出來,編練成一隻特殊的藩軍,遠遠發戍到常常足夠缺乏兵員和勞力安西去,顯然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因此他這隻從長安出發時數千規模的人馬,經過這一路關內、北原、河西、隴右諸多的不斷增補和輸送,在穿越瓜州以西的大沙漠前,已經變成五六萬人的規模。
說實話,帶著這麼大一票,實在是一件充滿風險和挑戰性的事情,哪怕他們是徒手的,好在這些吐蕃人經過一欒川失敗和編管勞役的打磨,似乎已經認命了,在遷徙過程中,雖然不乏逃亡被托在馬後曬死的,但大多數吐蕃人,都表現出了高原民族堅韌不拔的另一面。
在穿過沙漠的時候,他們甚至可以十人一串的拖著體力不支倒下的同伴,踩著灼熱而鬆軟的沙土繼續前進。
這次隨他一路南下吐火羅乃至經過一路留駐,到達北天竺的至少還有十幾個千人隊,這也算是繼王玄策借兵的一百多年後,吐蕃人再次踏上天竺這片土地。
。。。。。。。。。。。。
烏滸河,唐人又稱烏滸水,來源於粟特語對河神wxwsw的稱呼,是中亞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內陸河,源於帕米爾高原東南部海拔4900米的高山冰川,其中又匯入了瓦赫基爾河、帕米爾河、瓦赫什河等支流後,到鹹海南岸出海長流出一條長達1,415公里的河洲帶。
成為呼羅珊和河中的天然分界線,也將大片的沙海分割成克孜勒庫姆沙漠和卡拉庫姆沙漠兩大地域。
被稱為阿德馬人的民族,世代居住於此,在沿河綠洲上耕作,在沙漠邊緣放牧,此刻流域最大的沿岸城市阿姆(今土庫曼巴德),聚集了大批逃亡至此的難民,而在河流轉彎的緩衝區和淺水區,大量滿載的渡船往來不絕,仍然有大量人群滯留在對岸。
他們都是來自布哈拉地區,以及更東方的逃亡者,其中有大量的阿拉比亞人,也有別族皈依的穆斯林,更有那些世代投靠阿拉比亞人而獲得利益的當地貴族和商人,以及他們的附庸。
因為攻陷了布哈拉後,蒙面先知的白衣軍,很快掀起屠戮的狂潮,最初只是那些阿拉比亞王公貴族官吏富豪商人,以及為虎作倀的當地人。隨即事情就開始脫出軌道,在宗教和民族仇恨趨勢下,有人開始吧怒火和仇怨發泄到了那些阿拉比亞平民身上,然後是其他民族穆斯林,接著蔓延到了城中有產者的家庭,他們被冠以阿巴斯王朝脅從者的身份,舉家驅趕或是拖出宅邸,戲耍凌虐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