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國公自謙了,老國公雖已致仕引退,然老國公乃朝之干城,如今國務繁忙,父皇還時常當著李恪之面提及老國公,恐怕父皇早晚還需召見老國公商討國事,」
李恪所言,多半是嘴邊的恭維之詞,畢竟他的話誰又能去分清真假,難不成還去想李世民詢問不成?
楊恭仁自貞觀三年致仕後,雖長居華陰,甚少在長安露面,但他對朝堂的關注卻絲毫沒有因此而減少。
自打貞觀四年,李恪回京後,他就從未斷過對這個三皇子的關注。李恪之事,一樁樁,一件件,他都瞭若指掌,在他看來,李恪雖然年少,可卻絲毫不簡單,跟這樣的小狐狸打交道,楊恭仁絕不會有絲毫的大意。
楊恭仁知道李恪來此的心思,也知道李恪這麼說的意思,但他卻故意繞開話題道:「承蒙陛下錯愛,老臣如今已是閒人一個,更兼老邁,朝中之事已無力也無心多問了。」
李恪道:「老國公得我大唐兩朝帝王看重,引為臂膀。豈不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言,老國公有濟世安民之能,若是甘居華陰一地,豈非我大唐之失,天下之失,百姓之失?」
楊恭仁搖了搖頭,接著道:「臣已經老了,又無曹魏王之志,不敢多問朝中事,但能得晚年安泰足矣。」
楊恭仁說話圓滑地厲害,簡直滴水不漏,李恪有意把話題去往朝務之上去引,可楊恭仁卻死活不接他的話,著實叫李恪有些無奈。
不過既然楊恭仁左右不接李恪的話,李恪無法,也只得將話挑開了同他說。
李恪問道:「老國公年邁,退居華陰,朝中之事興許已無心過問,但楊家事,老國公總不會不管不顧吧。」
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