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擁有了各種工廠和熟練的技工,很多人開始驕傲了,但工業體系的上游實際上一直不在自己手裡。
35年沒認真發展上游,這是什麼概念?
這在唐覺曉看來就是加多寶拿到了王老吉的銷售權,賣了那麼多年都沒想過自己開發一個品牌,真以為競爭對手喜歡送錢?
印國也是一個初期很封閉的國家,內部矛盾巨大,甚至1991年才開放經濟,到這會兒才22年……
唐覺曉心中一直有一個懷疑揮之不去……
印國一開始開放的不是做工廠,而是研發,在軟體、製藥、生物科技,他們很懂得吸引歐美去投資做實驗室,所以印國有「世界實驗室」、「世界辦公室」之名。
印國階級矛盾巨大,精英們把握著資源,做「世界實驗室」、「世界辦公室」,下層階級的人吃飯都難……
在整體高壓下,以上游發起下游很簡單,有實驗室在,做工廠太容易了,印國下層會高興歡呼。
印國青壯年比中國多得多,如果他們堅持要搶生意,中國只能做無人操作了,但這可能問題更大……
唐覺曉看了高盛一些人對印國的預計,gdp2020超法國、2025超德國、2035超日國……現在看起來更像是麻痹人的東西,因為唐覺曉重生前印國就已經是第七大經濟體系了,若無意外,他們能穩定增長二三十年,成為第三經濟體系。
唐覺曉最初做的是天橋哥的「網際網路生態」,但這會兒他開始意識到了「工業生態」,特別是當馮嬌回歸之後,給了他很多資料……
唐覺曉開始下決心砸錢做實驗室,美國的貝爾實驗室謝博士是他的目標,裡邊的謝博士最適合盛唐。
貝爾的著名項目:電晶體、雷射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字交換機、蜂窩移動通信設備……幾十種特別著名。
貝爾實驗室讓朗訊科技在很多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唐覺曉的「翰林院」計劃是時候提上日程了,謝博士是他心中的001號科學家,翰林院也必將讓盛唐偉大。
繞了很多圈子要到了電話,對方答應面談。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