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柞幾人也是紛紛點頭,對李桓的募兵之舉予以支持並且表明自己願意聯名上書的意思。
數日後,內閣幾位重臣聯袂來到御書房,在御書房當中,張侖、朱輔、李桓等軍方勛貴早已經等候多時。
天子看著王陽明等人到來,示意幾人落座便開口道:「諸位卿家,五軍都督府請奏募兵二十萬的奏章,不知內閣商議的如何了!」
聽得天子詢問,王陽明幾人對視了一眼,就見王陽明深吸一口氣看向天子躬身一禮道:「回陛下,臣等經過幾日商議,覺得五軍都督府奏請募兵的確是很有必要,為了防止韃靼人南下,朝廷必須要擁有足夠的兵馬。」
聽王陽明這麼一說,早已經準備著同王陽明幾人爭論一番的張侖、朱輔幾人不禁露出幾分訝異之色來,顯然是沒有想到素來反對軍方擴張勢力的內閣竟然會持支持的態度。
不過下一刻就聽得王陽明道:「只是經由內閣討論,一次募集二十萬大軍是不是有些太多了,如今朝廷雖然說財政充裕,然則一次增加二十萬大軍,也是一筆極其驚人的開支,最重要的是我大明如今四海昇平,加上九邊重鎮以及京營兵馬,或許進攻不足,然則防守卻是足夠了。」
倒是李桓聽著王陽明的話神色倒是一點都沒有變,以李桓對王陽明的了解,王陽明對於擴軍之事肯定是支持的,但是王陽明自己卻是代表不了內閣,代表不了整個文官集團,所以說做為文官集團的代表的王陽明必須要平衡文官集團同勛貴集團以及同天子之間的平衡利益關係。
只聽得李桓淡淡道:「不知內閣是何意見呢?」
王陽明看向李桓道:「內閣的意思是二十萬太多,內閣同意募兵備戰,但是數量要限制在十萬之數。」
眾人都能夠聽出,這應該是內閣所能夠接受的底線了。
朱厚照看了看內閣幾人,再看看李桓、張侖等五軍都督府一眾勛貴,沉吟了一番開口道:「諸位卿家所言皆有道理,一次募集二十萬大軍的確是有些太多了,不過我大明也的確是需要補充軍備,既然如此依朕之見,便在第一年募集十萬兵馬,第二年募集五萬,第三年再募集五萬,通過三年時間,共計募集二十萬大軍,不知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幾位內閣重臣聞言不由的皺了皺眉頭,下意識的想要反對,只是這個時候王陽明輕咳一聲,上前一步衝著天子躬身一禮道:「陛下聖明,臣以為此策可行。」
而李桓也適時的上前衝著天子拜下道:「臣等謹遵聖喻!」
臉上帶著幾分得意之色的一眾勛貴也隨著李桓齊齊向著天子拜下。
出了御書房,回返內閣的路上,幾位閣臣面色沉重,剛剛自地方上被調入京師,充任兵部尚書的楊一清向著王陽明道:「首輔方才為何會贊同陛下的旨意,要知道三年擴充二十萬大軍,這對於大明財政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小的壓力,況且我大明根本就要不了如此之多的大軍啊,如此窮兵黷武之舉,只會助長軍方勛貴的氣焰,於國無益啊!」
王陽明聞言只是腳步一頓,看著楊一清道:「楊尚書認為整軍備武於國無益嗎?」
楊一清微微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搖頭道:「楊某並非是這個意思,我大明的確是需要加強軍備,但是卻要限制在一個範圍當中,像秦國公這般動輒募集數十萬大軍,這非是整軍備武,而是窮兵黷武了。」
輕嘆了一聲,王陽明看著楊一清道:「楊尚書剛剛自地方上進入朝廷接掌兵部也沒有多長時間,卻是不清楚西南邊陲之地又有動盪發生。」
楊一清能夠進入天子視線,自然也是一員能臣幹吏,絕非是等閒人物,此時聽王陽明這麼一說,腦海之中閃過靈光,幾乎是本能一般道:「莫不是安南又侵擾我大明雲貴之地?」
王陽明微微點了點頭道:「不錯,黎氏皇朝鮮少有安生之時,不停的侵擾我大明西南邊疆之地,根據錦衣衛奏報,單單是去歲,一年之間,黎氏便派遣兵馬侵入我大明疆域屠殺、劫掠數縣之地。」
「該死,蠻夷之邦,竟然也敢捋我大明虎鬚!」
楊一清可不是那種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其在地方之上可是任三邊總督之職的,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當初大敗韃靼之戰,身為三邊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