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度過。
後來李隆基在對漕運採取新舉措,使得長安糧食供應問題得到解決之前,也數次去洛陽。
這不是單純的遊玩,是地利因素決定的,想要百姓不鬧饑荒,皇帝就必須帶著百官去洛陽「討飯」。
聽了李彥的話,丘英苦笑:「元芳你看事情真是透徹,但是不是去東都,還有一個原因啊!」
李彥道:「政治中心東移?」
丘英點頭:「正是如此!」
武則天時期,先後任命了五十六位宰相,而可查籍貫的,更是有三十九人是關東籍。
這與洛陽神都變為了大唐的政治中心,有著密切的關聯。
李彥皺眉:「那按丘叔之意,陛下不去洛陽,是因為政治中心不需要東移了,現在朝中是什麼情況?」
丘英露出不滿:「你們出使的這一年,朝堂可不太平,李敬玄罷相,來恆入閣,江南士族折騰起來了!」
李彥眉頭一揚:「來侍郎入閣?」
來恆是江都人,也就是江蘇揚州,楊廣擺爛的地方。
隋末江都兵變時,楊廣被宇文化及所殺,來恆的父親來護兒和三個哥哥一同遇害,只剩下年幼的他和兄長來濟。
而兄長來濟,在貞觀時期就入朝為官,到了李治登基後成為宰相,卻由於反對立武媚為皇后,被流放而死。
現在讓來恆入閣為相,江南士族確實會大為喜悅,他們終於有主心骨了。
丘英的話也證明了一點:「來侍郎入閣後,兼吏部侍郎,提拔了不少江南官員,朝中反對者眾多,每日朝會可夠熱鬧的。」
李彥覺得江南士族應該得到公正對待,關中士族可不會這麼認為,官位和權力就那麼多,你多了我就少了,那可不死勁掐麼?
政治鬥爭是永恆不變的話題,李彥知道避免不了:「該去洛陽,還是要去洛陽,那些關中士族不願去,是因為大運河與江南的漕運供給息息相關,他們不願意受制於江南士族,可陛下應該贊同啊!」
丘英道:「我離開長安時,陛下身體不適,整日昏沉,無法動行。」
李彥問:「太子殿下呢?」
丘英低聲道:「太子確實上奏請命去洛陽就食,陛下回絕了,想也知道,陛下不可能讓太子帶著百官去洛陽的,這不奇怪……」
李彥知道不奇怪,但目光還是寒了寒。
李治的身體再不好,能比太子更差?
這個年代,車馬勞頓,除非如楊廣那般坐船下江都,否則路上確實不好受。
但皇帝和百官不去洛陽,老百姓就更不好受。
李彥冷聲道:「士族百官的花銷用度,絕不會因為災情而削減,食祿者不與民爭利,他們卻在與民奪食,怪不得今年的災情如此嚴重,原來不僅是天災,還有人禍!」
丘英臉色微變:「元芳,這話回長安,是千萬說不得的!」
李彥語氣依舊冷冽:「我在吐蕃王城,見那流民處處都是,就知噶爾家族看似勢大,卻有滿族傾覆之禍!平民百姓過得已經夠苦了,至少要給一條活路,太宗之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都忘光了?」
丘英嘆了口氣:「我知你從小貧寒,知民間疾苦,但這些事情,唉……等一等也就過去了!」
李彥目光閃了閃:「那我就等一等!對了,丘叔,我之前拜託你查一查內衛老人,你可想到有什麼舊識,符合我所說的那些條件?」
他話題轉得太快,丘英不由地怔住,瞳孔明顯的收縮了一下,搖頭道:「暫時還沒有。」
緩了片刻,丘英問道:「不過元芳,你為什麼會認為那人會是內衛老人?刺客到底是誰?」
李彥道:「刺客身份敏感,我還在審訊,此人極難開口,我才要直接鎖定他背後的黨羽。」
丘英又問:「那與內衛何干?」
李彥道:「因為刺客的言行舉止之間,對於內衛不僅熟悉,而且有著相當程度的好感,明明是敵我雙方,為何如此?」
丘英恍然:「內衛重立不過兩年,此人背後是內衛老人的可能性確實很大,好,這件事我會留心的!」
他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