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了。
崇禎呆呆的愣在原地許久,然後則是暴怒與悲憤交加。
在大明而言,即使是一介草民讓人挖了祖墳,也是既壞了風水又丟盡臉面的事情,要大動一番干戈,何況堂堂天子乎?
兵部尚書張鳳翼接到這個消息,整個人不自覺的就癱倒了。
縱然是旁人攙扶他,他整個人都像是被哪吒抽了龍筋一樣,根本就無法站起來。
崇禎被身旁的曹化淳給戳了一下,這才暫停經延,換上素服,親赴太廟躬告祖宗,命令百官一律素服修省。
京城內的文武百官趕忙換上素服,向皇帝上書安慰的摺子。
崇禎跪在太廟裡,此時已經修繕一新,再也不見當初反賊炮轟祖廟的慘像。
他看著一旁堆起小山高的奏疏,整個人都顯得有些無神。
根據儒家傳統,有大災變、大動亂,身為天子是要負主要責任的。
崇禎對這大明未有之奇變必須有一個交代、有一個表示。
通常的做法就是皇帝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
素服(不穿錦繡黃袍)、避殿(暫離正式寢宮)、減膳(降低伙食標準)、撤樂(停止宮廷音樂)等項。
如果認為情況更為嚴重,皇帝還應該向上天和臣民公開檢討自己的失德和無道,就是所謂「下詔罪己」。
但崇禎是一個好臉的人,當年後金韃子肆虐北京城,他沒有下罪己詔。
昔日流寇要來皇城殺他,炮轟祖廟,導致祖宗受驚,他也沒有下罪己詔。
可現在,皇陵被挖了,要不要下罪己詔,他變得遲疑起來了。
罪己詔主要是皇帝向上天和臣民公開檢討自己的失德和無道,就是所謂「下詔罪己」。
主要從三方面考慮:
一是要通過自我批評來求得冥冥中昊天上帝的諒解,以重新邀得上天的寵卷;
二是用嚴格的自律使皇帝本人深刻反省,以痛改前非;
三是通過皇帝嚴於律己的精神,使朝臣和天下百姓振作起來,跟朕一起共圖復興大業。
大明祖墳被挖,這件事,當皇帝的無論如何都得有個交代。
崇禎是一個自尊心極強,又極度自以為是的人。
對於繼承大位數年以來國事日益糜爛的形勢,他一直認為主要是朝臣負國造成的。
反觀他自己這個當皇帝的,則是兢兢業業,朝干夕惕,精明幹練,洞察一切,是本朝和歷史上少有的英明之君!
據說男人成長起來,大概是在三個時期。
第一個便是少年時期,以為全天下全世界都會圍著自己轉。
而崇禎十幾歲當了皇帝之後,心裡自然是這樣認為的!
全天下就該圍著他轉。
而且朕就是大明的中興之主!
此等想法與林丹汗身為蒙古大汗旁人都要高看一眼的思維頗為契合。
他們二人被譽為明末臥龍鳳雛,不無道理。
不得不提一嘴,皇太極的運氣未免有些過於好了,對手太菜,以至於他稍微顯得英明神武一二,就能吊打他們。
關鍵是這二人在心中是不願意幫助敵人的,但是在實際行動上,屢屢「助敵為樂,且不要回報」,當真是最佳第六人!
這種君主,比敵方勢力小心翼翼培養的諜子,發揮的作用還要大。
因此,不論是表面上還是在內心深處,崇禎從來沒有承認過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從來沒有進行過自我批評。
而下詔罪己卻是要通過最公開最隆重的方式,向天下全體臣民表示朕錯了!
這讓後金東夷怎麼看朕?
這讓蒙古北虜怎麼想朕?
這不就是讓那幫流寇看朕的笑話嗎?
還有小弟朝鮮,見朕下了罪己詔,他們會不會繼續往後金靠近,覺得朕不行了?
天下的百姓會如何看朕?
這對於妄自尊大慣了的崇禎,心理上是很難承受要下罪己詔的。
無異於他要當著全天下人的面,自己動手打自己的臉,還反覆打的那種。
第八百五十六章朕怎麼可能有錯呢?(1.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