禧年之後,中國市場化的步伐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進,及至2004年左右國務院下發文件將房地產行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主要城市的房價經歷了數輪的保障,中國可以說已經全面進入了「新自由主義」化的時代。
簡單說,新自由主義化,即是將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都商業化,並且將一切都金融化。政府的公共服務退出大部分領域,將其交給私人經營者來經營,這其中包括像是住房、保險、醫療、教育等公眾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新自由主義」思想認為,市場和貿易的自由,保障個人的自由。
然而,一切都交由個人經營者,則意味著大部分的「個人」將無法再享有公共服務,生活中的一切服務都需要花錢購買。就這樣,錢變成了一切的保障。
最典型的便是當下的與房產所捆綁的一系列公共服務。
戶口、戶籍、教育(學區房),還有位於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商品房小區中的康樂設施、花園等等。
嚴格來說,這些服務都是業主通過花錢購買房產的方式換來的,這也難怪在前段時間廣州的「租購同權」政策遭到業主抵制,無法推行。
《縫紉機樂隊》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之中。
在這樣的時代,人生幾乎已經沒有了其他的可能性,而只有一種可能性,那便是,為了獲得保障而為「金錢」奔走一生。大鵬扮演的程功,嗯好諷刺的名字……
便是一個代表。
影片的前半部,程功的形象都是一個幾乎鑽進錢眼子裡的唯利是圖的商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胡亮對他提出的一切請求都需要以錢作為基礎,以金錢來進行交易。
除此之外,樂隊成員都面領著或多或少與「錢」解不開的問題。
剛才已經說到,人生除了將自身商品化投身市場,已幾乎沒有太多的可能性。
與音樂相伴,過一個詩意的生活?抱歉,首先你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結婚生子買房子的問題,需要解決生病住院沒錢花的問題。
這是丁總在勸程宮放棄組建樂隊時候的說辭。
王勁松扮演的丁總,是一個地產商,占領資源(占地強拆)積累資本是他的本職工作。所以,搖滾公園這樣的地方,在胡亮這樣的理想主義青年眼中是一面旗幟,是一塊信仰聖地,但是在丁總眼中,就是一塊待開發的資源,可用於投資賺取更多的利潤。
希希喜歡音樂,媽媽卻不允許她學音樂,而是讓她學習數理化,將來才有可能過上相對安穩的生活。
事實上,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希希媽媽、丁總關於「妥協理想,更多的考慮現實生活」的想法並沒有太大問題,這即便是樂隊成員也都同意的。但是理性上的同意,並不能內化成為情感上的全然接受。每一個熱愛音樂的人,心中始終憋著一股子委屈,只等待一個契機,將這股憤怒點燃。
那麼說到底,這便是一個在「新自由主義」時代下尋找自由的一個故事。
表面上看縫紉機樂隊翻唱悟空傳主題曲只是一種宣傳手段,兩部電影的音樂總監均為趙英俊,而且我也懷疑縫紉機v版中的演唱依然也還是趙英俊,大鵬只是在v中對了對口型……然而,《悟空傳》中的歌詞,卻也非常符合《縫紉機樂隊》中主演們的心境,這可能才是促成這次翻唱v的更為有力的理由吧。
《悟空傳》也是一個尋找自由的故事。悟空傳中「悟空」的人物設定,更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現實中的人物,武藝高強,志存高遠,卻還是受到來自天地人心諸佛的束縛,他也是憋了一肚子的委屈,想要掙脫這束縛,放飛自我,尋找自由。
從這一點上來說,《悟空傳》與《縫紉機樂隊》的相似,是一種精神上的相似。
兩部電影所探討的主題均是,個體在體制化的過程之中如何能夠保持自我的主體性。只是悟空傳之中的束縛是一種更為抽象意義上的束縛,天地人心諸佛,都可以看做是具體形態的束縛的一種隱喻,放在各個時代都適用。而縫紉機樂隊中的束縛則是更為具體更為「當下」的束縛。
然而《悟空傳》電影的呈現卻並沒有將上面所描述的那樣一種衝破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