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的人氣爆棚,很多都是衝著他而來。
很多學生大眾評委,其實一開始也不知道他林園姓甚名誰。
但隨即因為這場電影節原創大賽的信息匯總得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消息出來後,他林園這個京電的「三劍客」的名聲,就這樣出了他們京電的圈,傳開來了。
現在首都大學生圈子裡,都知道了京電有他林園這麼一號人物。
而且剛開始的主辦地點師大的展播,多是衝著他名頭過來的,還有京電的學生組團過來觀影的,其他的還有因為有明星的加盟,上了組委會的新聞,一些大眾學生評委衝著這個來的。
與之帶來的就是林園知名度的水漲船高,現在他的手機都不敢開鈴聲,因為時不時就會響起,那邊來電的不是記者,就是一些想要合作的影視公司和相關圈內獵頭,再不濟就是學校的領導有找,而這後者是因為前兩者找不到人,聯繫到學校的。
火了嗎?
林園很清楚,別看好像現在自己隨著組委會對參賽作品的展映,自己的星宿表現出了電影質感,拍攝的手法和質量,也遠超一般大學生水平。但其實和真正的成名導演製作人,還是有差距的。
如今對他的追捧,不過就是對他大學生身份能拍出貼近商業市場標準線的作品而來的讚譽。
他也並非沒有對手,六大校的作品中,也是強手如雲。
燕大今年拍了部《拼湊家庭》,有點像是劉啟榮的《有聲有色》架構,只是和劉啟榮那種商業兼具藝術片的大製作比起來,更著眼於小細節,頗有點以小博大的意思,構思很巧,口碑不錯。展映第一天,觀看人數在組委會上面僅次於他的《星宿》。
這是終評的展映階段。師大的展映教室里會輪流按照場次來播放這些影片,終評出結果後,組委會才會把作品公開到網上,可以網絡觀看。但現在只能到師大現場看展映。
每個願意前來觀影的學生都是評審,他們本身就是一張票,學生進入展映廳開始刷二維碼打卡,結束的時候在門口工作人員刷二維碼評分。微電影吸引觀看的人數越多,就意味著你的「票房」越高。因為所有人,都是用自己的時間來投票。
當然,你若是想「二刷」「三刷」,也不是不可以,組委會不禁止這種行為,但畢竟每個人都是實名綁定觀影,全程你都要在現場,就連出去上洗手間也要刷碼來回,間隔時間太長,有可能直接被大數據篩選成行為異常統計票不作數。用自己的時間來實際支持二刷三刷,也是對一部作品的肯定,所以組委會不反對。
組委會如今實時的排名上面,他的《星宿》排名第一,顯示第一天觀影打卡人次859人,一個展映教室也只能容納兩百多人。但展映作品是滾動播放,從早放到晚九點,一般一個作品一天四場,有很多展映教室用作觀影,統計人數。
《星宿》第一場,第二場都分別是260,245人觀影,這個人數意味著爆滿,甚至還有人站著看,這很正常,這是他名氣發酵的結果,所謂京電「三劍客」。第三場194人,第四場170人。有所下滑,這也很正常,其實容納兩百來號人的展映教室往往坐不滿人才是常態,爆滿反倒是稀罕事,畢竟同期展映的還有其他作品,而且所謂的熟悉的人和本校學生來「包場」,這也不能大張旗鼓的干,特別不少學生其實對此很反感,傳出來也不好。
但像他這樣有「名氣」的,慕名而來的,則就正常多了。
燕大的以805人排名他後面,往後的華大,中傳,華戲,華師的傳統強者,人數差距都不大,都是七百多觀影人次緊咬。
這也很正常。
這些都是六大的傳統強隊,拍攝出來的作品都不差,而且第一天的觀影,都是衝著電影節而來的學生觀影評委,不是看了你的作品就不看其他人的,多數都要看一遍的,哪怕就是一些平時這個比賽中名不見經傳,如今入圍的學校,也有一定觀影基礎的。
譬如六強之後,就是人大的一個來勢洶洶的微電影《尋槍》,七百五十五人的觀影人數,顯得人氣極高。
第一天拉不出差距來的。
真正拉出差距的,會是第二天的拉鋸戰,第三天的決勝。
第九十三章 一覽眾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