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面積不小,但由於缺乏水源,無法放牧,連卑匈本族的牧民也幾乎沒有在那裡放牧,不知道秦暮為什麼會對那裡產生了興趣。
秦暮向二人解釋,卑匈人提出的以奴隸換取戰俘建議其實並不適合我們,由於德川和西北郡的各方面環境的大大改善,移民紛至沓來,我們已經不需要這些積極性大打折扣的勞動力了,而隨著德川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而相比之下牧業卻相形見拙,雖然秦暮已經命令戰備署建立了一個軍馬場,大根據目前的形式變化來看,遠遠跟不上軍隊發展需要,這就迫使秦暮考慮尋找一個更可靠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依靠購買戰馬和運輸用馬不但費用高,而且還容易受人所制,所以秦暮並不傾向於這種方法,那就只剩下自己發展牧業了,而德川境內的草原面積並不大,如果要退耕還草,又要與農業生產爭地。
卑匈人領地東南角這一小塊土地雖然不是很肥沃,但畢竟是騰格里草原的一部分,與德川西北部的一小塊草原連成一片,而且這裡之所以沒有多少人放牧,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地表水,人畜無法飲水。
秦暮為此專門請教了德川郡頗有名氣的學者巴克洛夫先生,他認為那一片土地下面蘊藏有豐富的地下水,可以打井找水,而且離流經附近的陀恩河也不算太遠,還可以開鑿溝渠引水,只要解決了這一問題,那裡將是一塊可以與撒拉湖畔和易賽河中段媲美的優良牧場。
在聽完秦暮解釋後,梁啟明和李香君二人都十分贊同秦暮的意見,梁啟明還認為此舉還會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應,大秦帝國建立上千年來,除了建立初期帝國有開拓疆土的光榮歷史,近兩、三百年來,通過戰爭為帝國贏得土地,可以說是聞所未聞。
雖然土地面積並不是很大,也不是什麼十分肥沃的地方,但這個歷史意義卻十分深遠。
梁啟明則分析,此舉使我們的領地向騰格里大草原推進了近一百公里,與東騰格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的聯繫將更為緊密,也為我們在騰格里大草原上尋得了一個立足點,在以後的時間裡,說不定這將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當梁啟明和李香君意向性的向卑匈一方提出這個條件時,卑匈人的談判首席代表多尼甚至並不清楚這一塊地的存在,在他詳細的詢問了代表團其他成員這塊地的情況後,他幾乎不假思索的答應了這個條件。
代表團的其他成員為了防止德川這方反悔,甚至提議立即簽署談判協定。遊牧民族本來在領地的劃分上就不是很清晰,勢力範圍的分界線也經常發生變化,在他們的眼裡,那塊地純屬一塊雞肋,連本族牧民都很少光臨,可以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現在能夠賣上一個如此好的價錢,他們當然是求之不得了。
交換俘虜協議的具體條款很快就商量確定,並由多尼和梁啟明簽訂了正式協議。其間,秦暮通過瓦特也了解到多尼是卑匈人高層中一個重要人物,他是大酋長瓦德亞的內弟,在卑匈族中主要負責內政事務。
在簽訂協定後,秦暮單獨邀請了多尼作了密談,秦暮坦率的向他闡明了不希望卑匈族因此而衰落的意圖。
秦暮的坦率也贏得了多尼的好感,倆人就雙邊關係以及以後的發展交換了看法,雖然大家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戰,但在許多方面雙方也有著共同的利益,最後大家就保障大陸北方交通線暢通、保護雙方商隊正常往來、雙方互不侵犯(有效期五年),以及我方在災年平價向卑匈族提供糧食、茶葉、藥材等戰略物資達成了四個秘密協定,由梁啟明代表我與多尼在這四個秘密協議上簽了字。
天啟十六年5月3日,多尼帶著雙方都十分滿意的協定條款和十五萬多俘虜啟程返回巴羅納城,這次多尼完美地完成這次的使命,這點讓多尼自己都很高興。
在走之前,瓦特專門找到了多尼表明了自己想留在德川秦暮的手下學習生活一段時間,並在合適的時候回去。
多尼在經過多方仔細的詢問後,確認了瓦特不是由於其他原因而的確是自願留下後,表示非常支持瓦特的選擇,並希望他能在這裡好好學習,以後回去後能帶領族人振興卑匈民族,畢竟一個民族要想發展,必須學習別人的長處。(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俘換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