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平時,李福一教訓兒子李蓮英,李蓮英早就跟老爹幹上了。
今天不同,今天老爹是心平氣和地跟他說話,而且同意了他去當公公,他當然不會和老爹發生正面交鋒,他必須得耐著性子聽老爹把話說完。
李福見兒子不說話,正在專心致志地聽他說話,李福心中突然湧起一股暖流,他覺得兒子瞬間長大了,懂事了。
李福看著一臉虔誠的兒子,正看著他,聚精會神地聽他說話。
李福開始緊鑼密鼓地對兒子進行做公公前的「系統教育。」
「兒子,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你現在想幹什麼,你就去干吧。爹和你娘同意了。爹想過了,當公公也沒啥丟人現眼的。天底下誰也不去當公公,皇宮裡的皇上誰去伺候呢?還有皇宮裡的文武大臣,王公貴族,誰去伺候呢,這不就亂套了嗎?」
李福的境界突然上升了一個高度,他開始為皇上和皇宮裡的文武大臣,王公貴族考慮和著想了,真了不起!
李蓮英吃驚地看著老爹,平時說話顛三倒四的,一句話說上好幾遍,都說不明白。
今天不知怎麼了,居然從他的嘴裡說出來這麼高大上的話語,而且句句都是經典話語。
「爹,你說的對。誰也不去當公公,皇宮裡的皇上沒有人伺候,這能行嗎?」
「孩子,咱們是窮人家的孩子,到了皇宮裡去,一定要守規矩,不能亂來,要聽皇上的話,要聽文武百官的話,要尊重宮裡的每一個人,包括和你一樣的公公,還有宮女、下人。你要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公公,千萬不要逞能。皇宮裡可不像在家裡,不能由著性子來。那可是皇家聖地,能人多著哩。」
「爹,兒子記住了。」
「兒子,爹提前還得給你打個預防針。你進了皇宮,可千萬不能忘了爹娘,爹娘可是你的天和地。沒有爹娘,哪裡來的你。即使你將來在宮裡發跡了,也不能忘了爹娘,要記著孝敬爹娘。」
「記住了,爹。等以後兒子當了公公,去了皇宮裡,在宮裡發跡了,一定會把掙到的大把銀子給爹娘帶回來,讓爹娘過上不愁吃,不愁穿,錦衣玉食的好日子,就像我們的老鄉崔公公一樣。」
李蓮英突然想到了他爹給他講過的,在皇宮裡當公公的崔公公,給了他爹一錠銀子的崔公公,就是那個他從未謀面的崔公公,激發了他當公公的願望。
李蓮英信心十足地說,又像在給他的爹表態。
李福害怕兒子當了公公,進了皇宮,在皇宮裡迷失了自我,忘了做人的道理。他必須得給他上一節人生處世第一課,教會他如何做人,做事。
李福是個厚道的農民,他沒有高大上的詞語,沒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他只能用他普普通通的語言,給兒子扎紮實實地講述為人處世的哲學經驗和道理。
他不知道兒子聽懂了沒有,有沒有理解做爹娘的良苦用心。
不過,李福相信,他的兒子不是傻瓜。
也許是李福給兒子人生上的第一課的作用見效了,李蓮英進宮後,精通為人處世的遊戲規則,左右逢源,處世圓滑,八面玲瓏,從不恃寵而驕,私底下很會做人。
李蓮英時刻謹記自己是奴才的身份,對待手下也是相當寬容,他的這些為人處世的原則,成就了他,使他成了大清太監中的天花板。
不過,這些還是後話。
李蓮英的娘曹氏,雖然頭天晚上想通了,要隨兒子的心愿,讓他去當公公。可是第二天早晨醒來,李福前去給兒子做思想工作的時候,她又有點後悔了。
兒子畢竟是她十月懷胎,從她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真讓他去當公公,這不是把他往火坑裡推嗎?別的不說,僅僅那個做公公前的淨身手術,就讓她一想起不寒而慄。
曹氏有時想,她把兒子帶到老家去討飯要吃,也不願意讓兒子到宮裡去當公公。
自從李福和她決定讓兒子李蓮英當公公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