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夜訪

卿嘆道:「老大人如今朝堂上紛爭不休。天子忽而又懈怠政事。正要借老大人得天子看重,請老大人當面諫言天子。」

    天子派遣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去高陽傳旨,起復孫承宗,並在口諭里將孫承宗比作諸葛武侯,這早在京師里被傳遍了。畢竟口諭當天很多人在場。

    而孫承宗是慢悠悠的來京城,消息先他一步到來。京城裡早就沸騰開。

    孫承宗默然不語,半響後,「說來聽聽。」

    許譽卿當然不敢打擾孫承宗的沉默。他雖然言官,一樣有喜歡上書彈劾、攻訐他人的求名之舉,但行事並不激烈。得到孫承宗的言語,條理清晰的道:「老大人,下官以為有三件事要諫言天子。

    其一,天子倦怠政事。現在國家大勢如風雨飄搖,又如同即將燃燒的木材堆,這個時候身為天子,應該修身勤政、愛民簡政。而不是躲在西苑裡享受,親近太監、錦衣衛。

    其二,天子與民爭利。如今正陸續的往各地派出礦監、茶園監等等。中官四出,百姓不安。更有在京中以錦衣衛暗中兼併票號、銀莊、當鋪,索要一層乾股的事情。鬧得京城中物議沸騰。

    其三,白龍魚服於市井之中。焉知沒有逆賊?這是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實在非明君所為。」

    孫承宗聽完,還是默然不語。這是很正常的。因為他是在天啟五年辭官致仕。他根本就沒有見過當今天子,崇禎皇帝!而以許譽卿今天來說的事情,和他辭官在鄉間看邸報,和友人們書信往來所得知的皇帝的印象完全不同。

    在他的印象之中,今上仁而愛人,勤政簡樸,持重有謀,一朝覆滅閹黨。頗有中興之主的跡象。怎麼現在聽起來就和昏君一樣?信任太監和錦衣衛的皇帝,在大明朝來說,基本已經滑到了昏君的邊緣。

    「朝堂上最近還發生了何事?」孫承宗喝口茶,問道。

    許譽卿嘆口氣:「天子前不久赦免了熊廷弼,允許其子收屍。對熊廷弼讚譽有加,讓諸公定諡號。上個月有日食。召禮部侍郎徐光啟修改曆法,頗多寵信。

    其實老大人應該有所耳聞,如今朝堂上人心浮動,即便天子以不任本職的理由貶謫陶崇道,滿朝諸公還是都只為權位計,相互攻訐,而無人肯任事。是以,下官對老大人此次起復並不看好。」


    孫承宗捻須道:「老夫沐浴皇恩,既蒙起復,問心無愧即可。」

    再聊了片刻的閒話,禮節到位,許譽卿便告辭離開。他剛走,孫承宗的老僕再拿著一份名帖進來,「老爺,李大人來了。」

    剛剛應酬完,本來準備休息的孫承宗不禁有些煩躁。但也知道自己的老僕不會無事生非,這時候還能送來的名帖,必定是要他見一見的人。

    他接過名帖一看,說道:「有情!」

    …

    今天晚上第二個拜會孫承宗的人是兵部尚書、協理京營戎政的李邦華。

    李邦華,字孟暗。萬曆三十二年進士。和孫承宗乃是同科的進士。只不過孫承宗考的非常好,乃是進士第二人,也就是傳說中的榜眼。

    要扯兩句閒話。第一句,明朝自文官政治大興以來,成化年間的首輔李賢定了一條潛規則:非翰林不得入閣。換言之,孫承宗考到這個科名,具備成為閣臣的先決條件。

    不要以為這是玩笑話。陽明心學的開創者王守仁就沒有進翰林院,他在仕途上的成就只能是六部尚書、總督這個級別。

    第二句,同科及第,這在明朝是相當硬的關係。想想看,大家都是一個「座師」錄取的,正所謂都是一條線上的人物,這在官場之中能不成圈子嗎?

    額外補一句,此時的禮部左侍郎、正得王雙看重有新貴之姿的徐光啟也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

    「稚繩兄!」李邦華也是老朽的年紀,只是氣度不凡。看著是一個清癯的老頭,微笑著和孫承宗拱手行禮。

    孫承宗也是打起精神來,讓老僕去驛站里要些酒菜來,苦笑著道:「孟暗兄怎麼今晚也在城外堵我,莫不是也要我在面見天子時轉呈諫言?」

    他和李邦華是多年的朋友。這份友誼並不僅僅是來自於同科,還因為兩人共同抗擊東虜。彼時,孫承宗為薊遼督師坐鎮山海關,李



  
九悟推薦:  從歌手開始的人生  神豪從系統抽獎開始  恰我少年時  明帝國的崛起  重生之世家子弟  奮鬥在紅樓  
隨機推薦:  全民遊戲:從喪屍末日開始掛機  靈氣復甦,我從種田開始修仙  這就是牌佬的世界嗎?亞達賊!  鄉村小術士  暗體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我來做明帝"
360搜"我來做明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