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走不掉了呢?第一個是地面上已經開始占據優勢的明軍裝甲部隊已經開始反擊了。
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日軍的頭頂上,李浩然帶著他的雷公1型俯衝轟炸機趕到了作戰區域。
原本,因為日軍的部隊和大明帝國的部隊靠的太近,所以不太容易下手。可現在日軍想走,距離被拉開,李浩然覺得自己找到了機會。
很快,8架雷公1型俯衝轟炸機從天空上俯衝而下,直接把可憐的被他們盯上的日軍目標摧毀。
幾輛日軍坦克因為爆炸震動損毀,有些是履帶斷裂,有些是發動機熄火。
裡面的日軍士兵也顧不上維修了,跳出坦克向著遙遠的地方逃去。有些人剛剛爬出坦克,就被明軍機槍掃射出來的子彈,打成了篩子。
日本第2師團的潰敗,讓介川爭奪戰變成了一場坦克會戰。雙方在介川到順川之間的地段上,投入了大量的坦克,打響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坦克戰。
范銘作為前線的指揮官,第一次親眼看到了坦克之間的暴力對決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明軍的坦克損失也非常慘重,幾乎所有的2號坦克的裝甲上,都留下了來自日軍炮彈的痕跡。
而且在正面的戰場上,范銘的部隊最後有7輛坦克被摧毀,這對於一個坦克營來說,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損失了。
所以當戰鬥結束的時候,所有人都被戰場上的景象驚呆了,日軍大約陣亡了300人,倒在地上幾乎看不到盡頭。
而這些屍體邊上,還有差不多70輛日軍91式戰車,以及8輛明軍坦克的殘骸。人類第一次坦克大戰,以大明帝國的勝利告終。
這還是一場大捷,在介川爭奪戰中,明軍以較少的損失擊潰了日軍第2師團,贏得了戰鬥的勝利。
實際上這場戰鬥爆發在明軍一個裝甲團與日軍的大半個師團之間——日軍占有絕對優勢,結果卻是被擊退的一方。
浪費了這一次反擊的機會,日軍更不可能奪回介川,防線上的缺口也越來越大。三井孝宮最終只能放棄了任何反擊的計劃,任由前線部隊各自為戰。
這種決定讓日軍變得更加難纏,張建軍想要成建制的消滅日軍,而日軍卻龜縮在城市內,和明軍打巷戰。
不過日軍的損失依舊很大,最前線,尤其是防禦安州的日本第15師團,雖然經過了三次補充,卻依舊還是損失慘重。
這邊戰局在僵持膠著,而那邊楊子楨指揮的第2集團軍,卻終於算是擺平了身後的日軍留守部隊,開始了自己南下的步伐。
擋在他前面的,並非是日軍主力,而是日本從朝鮮半島南部北上的另一支日軍部隊。
雙方在富平里還有新上等地激烈交戰,最終明軍攻占了這些地方,同時占領了草原里等村莊小鎮。
楊子楨在東部地區的猛攻,讓日軍意識到了危機,三井孝宮緊急調遣了一個預備師團趕往元山,加強日軍在東部地區的防禦力量。
而這段時間楊子楨卻連續攻擊,奪下了日軍控制的仁興還有永興等地區。
占領了這兩個地區,大明帝國的第2集團軍,就算越過了龍興江,取得了對元山地區的進攻橋頭堡。
而日軍也沒有想著反撲,他們只是在元山港附近部署堅固的防禦陣地,希望可以保住這個重要的東部地區港口。
戰爭打到現在這個地步,明軍已經突破到了朝鮮半島北部地區陸地上最狹窄的地方。這個時候雙方的戰線最短,也更容易防守。
為了確保這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大明帝國的運輸艦損失了9艘之多。雖然對於運輸艦隊龐大的數量來說,這點損失完全在承受範圍之內,可這也說明了航線爭奪戰的殘酷。
得到了海上補給的明軍向著順川還有平壤方向猛攻,安州附近的防禦體系已經兩面被圍——要知道他們有一側是臨海的……
這些日軍和身後的日軍之間的聯繫,就只剩下了一個狹小的通道。他們被命令死守安州,戰鬥到最後一刻。
作為日本軍隊中的主力,日本第15師團鑑定的執行了死守安州的命令,他們的損失很大,卻也給明軍部隊製造了棘手的麻煩。
張建軍體會到了強攻日本堅固防線的苦頭,他終於知道為什麼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