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組成了浮橋,也可以打開發動機來抵消一部分河水的衝力。
所以帶發動機的新式舟船如果不想在在場上再玩一次轉向,它們就應該從下游逆流而上更安全實際一些。這是技術革新帶來的變化,和指揮官們的指揮與想法沒有什麼必然聯繫。
時代的進步讓搭建浮橋的速度比原來更快了,坦克穿越壕溝的辦法也比原來更多了。為了對付那些5米多寬的反坦克壕溝,明軍這一次準備的是更加先進的架橋坦克,這東西聽起來很是高大上,不過卻實在沒有什麼新的技術和創意在裡面。
和現在那種結構複雜的架橋坦克不同,大明帝國使用的架橋坦克其實只是另一種古老設備的現代化演繹:明軍直接借鑑了古代護城河上的吊橋設計,將它移植到了1號坦克的正前方,就設計成了一款時尚簡約風格非常足的新設備。
當然,為了減少前方吊橋設備的重量,這座長達10米的橋體大部分結構是木頭的,並且大量採用了三角支撐結構。1好坦克為了攜帶這個橋體,在車身後面還加裝了大量的配重,拆掉了原本的炮塔,換裝了一台發動機,用來拉扯和釋放揚起吊橋的繩索。
為了支撐前面的吊橋重量,橋體靠近坦克自身的方向上,還加裝了兩個小輪……這架橋坦克使用起來也很方便,只要開進到反坦克壕溝邊上,釋放纜繩讓橋體如同吊橋一樣落到對面去,就可以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