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科研體制持續優化的可行性》,應該在全校範圍內廣泛宣傳。」
寫思想建設與科研體制改革方面的文章,純屬沈奇的興趣愛好。
燕大校內思想建設領域的雜誌連if值都沒有,賺不到幾個學霸積分。思想建設這個專業,帶有一定的社會主義特色,國際上也找不到什麼知名期刊。
再刷400多萬點學霸積分,沈奇還是得依靠數理化生等領域的作為。
目前看來,多快好省的刷分渠道,就是寫數學、物理方面的讀後感。
一個人在某個領域做到最頂尖,尤其是理論研究領域,那麼他說什麼都是對的,他寫的讀後感或是評論文章也是很有學術價值的。
之前沈奇寫了兩篇讀後感,一篇數學,一篇物理。
兩篇讀後感都是基於國際上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
現在沈奇換了個玩法,他讀自己的作品,寫讀後感。
沈奇最早出版的學術專著是《數論史》,這部書在全球範圍內銷售了好幾年。
再讀一遍《數論史》,沈奇覺得需要修訂。
《數論史》中記錄了黎曼猜想的詳細證明過程,這已是陳年往事。
黎曼猜想之後,沈奇又證明了哥猜系列的四個猜想,這是數論歷史上的又一個重要事件。
並且,歐葉證明了數論的另一個重要問題耶斯曼諾維奇猜想,這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同樣需要補充到第二版《數論史》中。
所以一篇新的讀後感很快寫了出來,沈奇寫了幾頁紙,以番外的形式對《數論史》進行補充。
按照這個思路,沈奇的物理專著《凝聚態物理結構綜合研究》也需要補充一些番外。
對於沈奇來說,凝聚態物理領域可補充的番外篇太多了,faster項目組的建立,這幾年取得的應用性研究成果,沈奇至少能寫出三篇番外。
「學無止境啊,讀書不可停。」沈奇重讀一遍《凝聚態物理結構綜合研究》,頓生靈感。
就在沈奇準備起草《凝聚態物理結構綜合研究》的第一篇番外之時,有人來找他,是燕大技術轉移中心的祁主任。
祁主任可謂是沈奇的財神爺,他的到來准沒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