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功,一篇論文多則幾十頁上百頁,少則幾頁。而完成一篇論文,需要付出很多很多。」
記者:「沈院士,你曾說過,你最喜歡的數學家是歐拉和高斯。歐拉是科學史產量最高的人,他一生中發表了886件論文或書籍。我們給沈院士做了統計,您目前的發表數量,已經逼近歐拉了。您是否想過,有一天會成為科學史上發表學術文章最多的人?」
沈奇:「有可能吧。」
科研工作者體現自身價值的方法有很多種,發表論文是最直接也是最主流的一種。
外界有一種說法是,為了把沈奇刷成科學史上更新量最大的科學家,沈奇科研中心全體學者參與了這個計劃,故而發生了「沈奇一個月發表98篇論文」的轟動性事件。
一篇論文特別是頂級期刊論文,為作者帶來的利益無需多言。
學術界不乏為了爭奪論文署名權扯皮撕逼甚至大打出手的案件。
有的學生頗為怨恨,課題是我做的,論文是我寫的,憑什麼一作要寫導師的名字?憑啥智慧財產權屬於導師?
沈奇科研中心不存在這種現象。98篇署了沈奇名字的文章,沈奇大多不是一作。
一作,是一個科項目里,做最具體、最核心工作的人。很多科研機構招人或評職稱,明文規定應聘者或職工須在什麼級別的期刊上以一作身份發表多少多少篇論文。
二作、三作、n作,也為一個項目付出了一定的貢獻度。
通信作者是一個項目的統籌者,負責宏觀上的全局把控。
外界也有質疑,咱不扯遠了,就說這98篇論文所涉及的諸多科研項目,沈院士每一個都親力親為的參與了哇?
沈奇的答覆是:「廢話,我不參與科研項目,論文上憑啥寫我的名字?你這個記者同志很有趣誒,你是在懷疑我的職業素養嗎?」
保安,把這個搞事的記者帶走,關起來!
那是不可能的。
言歸正傳,98篇論文共涉及了四十二個科研項目。
這四十二個科研項目涵蓋數學、物理、化學、醫學乃至環境學等科研領域。
有些論文報道的成果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和創新性,吸引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國內外學術團體紛紛申請赴沈奇科研中心學習交流。
沈奇微微一笑,他坐鎮中心笑迎八方來客。
613章 搞科研,爆更大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