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之人,不宜久離京城。」
李寧熟知歷史進程,知道他曾祖父皇帝李适明年年初就駕崩了,而他祖父太子李誦幾個月後也將中風。
如今太子一派和舒王一派正暗中都得厲害。只剩大半年時間,他確實應該早日回長安,好好謀劃。
於是李寧回道:「我明日便取道西蜀,返回京城。」
李寧在翠屏山陸家小院中休息了一晚,次日便辭別陸府眾人。他從忠州臨江縣神溪口離開,當天到達忠州豐都縣。
第二日他們抵達涪州治所涪陵縣;第三日過涪州樂溫縣留宿太洪河邊太洪鄉;第四日已是四月三十日,終於到達渝州治所巴縣(後世重慶)。
逆水行船,日航百里,速度已是最快。不過,李寧覺得還是很慢。
自李寧決定轉道荊楚、巴蜀回京後,便定下前半段行船走長江水路,後半段騎馬走蜀道峽谷。
過了鄂州後,李寧分別從鄂州刺史鄭伸、安南都護趙昌、荊州刺史裴均、夔州刺史唐次、萬州刺史苗拯、忠州刺史薛延、涪州刺史南承嗣、渝州刺史崔異等人處,陸陸續續得四十多匹良馬。
而後李寧便帶著四十多人從渝州巴縣,沿著渝水涪江去往蜀地。而他來時帶的五艘大船,一艘給了趙昌,一艘留在鄂州,一艘留在忠州,剩下兩艘留在渝州。
李寧在鄂州時,已派酈定進所帶兩火人從襄州取道河南回京。他船上所帶江南財貨已沿途各地便賣。自岳州後便只留三條大船,輕裝簡行穿越險峻三峽。
五月一日午時,李寧帶著四火人沿著渝水,騎馬一天便到了合州治所石鏡縣。
第二日過遂寧縣、青石縣,抵達遂州治所方義縣。
第三日過長江縣、通泉縣、射洪縣、來到梓州治所郪縣。
第四日過涪城縣,到達綿州治所巴西縣。
第五日過魏城縣,到達劍州梓潼縣。
第六日過武連縣,到達劍州治所普安縣。
從綿州往後便是走蜀道,到劍州治所普安縣的路途中雖比蜀中蜿蜒曲折,但還算平坦,不能疾馳,只是均速慢騎。
從綿州以來的蜀道,路面兩旁都種滿了松柏,鬱鬱蔥蔥,風景優美。這便是著名的「翠雲廊」。
第七日出了劍州普安縣後,便來到了劍閣蜀道。
剛出普安縣時,還有道路,行至一半山間就出現了幾處懸崖棧道。隨後山越來越高,棧道越來越多,越來越難走。翠雲廊蜀道路面還能騎馬,劍閣蜀道逐漸難走,只能偶爾騎馬。
李寧帶著一火人,斷斷續續走了一個時辰後到達一處鄉鎮。此處鄉鎮名叫漢德,本是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在此所設之縣,現已廢縣改鄉。
劍閣蜀道已走了十幾里,剩下一半路程崎嶇陡峭,幾乎全是棧道,極其難走。
李寧把眾人安置在漢德鄉,他親自帶著酈定進、譚雲、王冰三人去了劍門關一探究竟。
快到時,李寧抬頭仰望,只見關隘橫於兩山之間,極其雄偉壯觀,不愧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雄關。
第119章 一夫當關之劍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