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行寅害怕到了晉國會被趙鞅殺害,得益於先前智躒的周旋,趙鞅已經默認中行寅流亡齊國,只要中行氏不原地復活,又或者士吉射反攻成功,趙鞅不會特別對中行寅怎麼樣的。
現在,隨著「溫」被攻克,不管士吉射是真死了還是假死,反正在趙鞅看來士吉射就是死了,也就等於趙鞅根本不用再死咬著中行寅不放。
所以中行寅以齊國使節的身份再次出現在趙鞅面前,兩人心裡是個什麼感覺或想法都不會表現出來,好好承擔自己角色該做的事情也就是了。
這一次趙鞅率軍到鄭國雖然沒有歷經大戰,迫使鄭國進行大量賠償總歸是有實際好處。
至於說「虎牢」重新被晉國所掌握,連帶「虎牢」周邊的城邑也劃歸晉國所有,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暫時是很說不準的事情。
「『元戎』欲得『虎牢』,餘下城池眾家分享。」魏駒在回國後消失了半個月,再次見到智瑤用很玩味的話那麼說。
那邊的地盤不大,城邑還是顯得相對密集。
以地形來說,其實就是誰掌握了「虎牢」就等於把控住交通要道,否則早期晉國也不會在那邊建城。
智氏目前對增加封地興趣不大,十足感興趣的是獲得人口。
魏氏恰恰相反,他們因為封地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內部也出現了隱性的危機。
簡單說就是,魏氏本來有個三十來萬的人口,一下子增加了從范氏、中行氏和一些中小貴族那裡獲得的二十多萬人口,五分之二都是剛得到的人口,出現管理失控的情況就是大危機了!
當然,要是魏氏成功地消化了新得到的人口,再加上封地得到極大擴張,肯定能夠讓魏氏實力得到極大的增強。
相同情況的還有智氏、趙氏和韓氏。這個也是大亂鬥之後的必然現象,誰都膨脹了一大圈,接下來就是比拼誰消化勝利果實的速度更快。
以常理來論,智氏吞併的畢竟是曾經的同宗中行氏,肯定是智氏消化勝利果實遠比趙氏、魏氏和韓氏更迅速。
歷史上也是那麼一回事,結果就是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而已,本來實力排在靠後位置的智氏一下子變成晉國內部各家族中的最強。
智瑤之前正在練習射藝,還是在校場接見魏駒,衣服都還沒有換。
收到晉軍南下消息的鄭國,他們很雞賊地將大河沿岸的人口能遷徙的都遷走。這個也是鄭國輕易同意將那些城邑劃歸晉國的主要原因。
對鄭國來說絕對不能丟失的疆土是「制田」,只要「制田」仍然屬於鄭國,他們就不用有缺糧的擔憂,大河南岸的一些地方被晉國拿去固然難受,勢必人強的局勢下丟了也不是不行,也許還是一個給晉國製造麻煩的機會呢。
至於是個什麼樣的機會,暫時不表。
智瑤很清楚魏駒提到那個話題是什麼意思,重申道:「我家並無獲取大河南岸城邑之意。」
他都已經制定了東向的戰略,毛病了才一腳踩到南邊去。
哪怕智氏會向南,欺負衛國不香嗎?何必去啃軍隊戰鬥力還行的鄭國,尤其是還要跨過魏氏的控制區再去攻打鄭國。
魏氏正是因為智氏表達對新獲鄭國城邑無訴求,才覺得鬱悶啊!
那些是空城,現存的晉國卿位家族之中,除了狐氏之外,誰還能缺了遷徙人口過去充填呢?
魏氏寧願智氏在大河南岸多拿一些城邑,也不願意趙氏插手太嚴重,別說趙氏還死死咬住「虎牢」不鬆口了。
智氏對大河南岸沒有興趣,其實就是讓魏氏少了一個守望相助的盟友。
當然,魏氏也能跟趙氏或其餘家族合作,問題是跟趙氏合作會讓魏氏感到膈應,其餘家族則是實力不受魏氏的信任。
「今次前來非為此事。」魏駒說道。
智瑤心想:「那你提出來做什麼?」
魏駒盯著智瑤的眼睛,有些不好意思地繼續往下說道:「觀智氏新軍之利,我家欲練新軍。」
然後呢?
魏氏是要跟智氏取經嗎?
智瑤困惑地看著魏駒,說道:「你我雖為盟友,然……仍是有別。」
第165章:外部反應與魏氏新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