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打好的腹稿,奏報上去:「啟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臣遠從外服,奉詔入京,陛見皇帝陛下於殿上,恭聞兩宮慈聖聖訓……」
「臣竊以為,皇帝陛下初登大位,宜當以修德為要!」
「且,皇帝陛下雖則神聖睿知,然則治學之事,亦不可不重……」
「臣聞:武侯曰: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衰敗,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
「臣,誠惶誠恐……」
「乞兩宮慈聖,選君子正人,近於皇帝陛下左右,侍讀、講學,以助陛下修聖人經義……」
兩宮聽了,都是點頭贊同。
尤其是太皇太后,她忙於政務,也確實抽不出太多功夫,教導官家讀書。
一直想要讓經筵官們入宮,給官家講書。
但,看著那些經筵官……蔡卞、陸佃、許將、朱服……不是王安石女婿就是王安石門生。
翰林學士曾布雖然學問好,人品也端正,可他只是一個人。
況且這個人也和王安石有些關係,太皇太后其實也不大願意曾布直接入宮到君前講書。
而司馬光之前確實推薦了幾個人,太皇太后也覺得不錯。
但現在不是司馬光惹惱了她嗎?
若是直接用了司馬光舉薦的人,那不是等於和司馬光服軟,等於在說:老身錯了嗎?
這怎麼可能?
所以,就一直拖到了現在。
如今,聽到呂公著提及此事,太皇太后看了一眼向太后後,看到向太后也點頭後,就道:「學士所言,老身和太后也是深以為然!」
「不瞞學士,官家雖然年紀小,但聰俊的很呢!」
「老身和太后這兩個多月在宮中,教導官家讀書,如今官家已經差不多讀通了整本春秋!」
「翰林學士也都說:聞漢明帝八歲通春秋,今官家八歲亦通春秋,我朝治世可期矣!」
呂公著雖然早就聽說過,少主在兩宮輔佐下,讀通了春秋。
但親自被兩宮證實,還是讓他震撼不已。
於是,連忙拜賀:「皇帝陛下神睿早知,老臣為天下賀……」
就聽著太皇太后說道:「呂學士,天下名臣,必知天下君子所在……」
「還請學士,舉薦一二……」
呂公著持著朝笏,再拜說道:「老臣惶恐,陛下讀書之事,本不該干預……然為天下社稷……」
「老臣斗膽,試為兩宮慈聖舉之……」
「承議郎臣程顥,天下宗儒,國家名士……」
兩宮聽著都是點頭。
這個人司馬光也推薦過,文太師也保舉過,重要的是——官家對其印象也好,前些時日聽說他得病後,甚至以急腳馬遞送去御藥和慰勉。
汴京士民聽說了後,都說官家尊師重道,實在是天下的幸事!
呂公著繼續說道:「此外,臣聽說直龍圖閣知成都府臣呂大防,大儒子弟,文采驚艷,且久歷地方州郡,實乃經筵不次之選……」
兩宮互相看了看,對這個人選也很滿意。
呂大防她們還是有印象的,尤其是其師張載的那四句話,讓兩宮記憶深刻。
「再者,直龍圖閣、新知慶州臣范純仁,乃先代名臣之子,曾隨國朝大儒求學……」
呂公著一連推薦了七八個人。
除了程顥、范純仁和司馬光推薦的人選重迭外。
其他人選都發生了變化。
譬如說,司馬光推薦蘇軾,呂公著卻推薦了蘇軾的弟弟蘇轍。
此外,像是王岩叟、劉摯、范百祿等趙煦熟悉的名字,也出現在其中。
從這裡就能看出司馬光和呂公著的區別了。
司馬光推薦的人,幾乎都是他認識的,見過的名士。
而呂公著推薦的人,卻都是在地方上為官的。
當然,呂公著和司馬光是
第150章 軟肋